仙股集體暴漲,也別忘了17-18年的集體閃崩

“熊市多殼股,殼股皆暴漲”,這一股市鐵律雖遲但到。

2022年開市以來,在恆指累跌近10%,上證指數累跌近15%的市場表現下,股市“熊市”特徵愈發明顯,而這時候也似乎來到了傳説中“殼股橫行”的時候了。

4月20日,港股疑似財技股集體暴漲。其中,新鋭醫藥(06108)暴漲106.59%,10日累漲逾14倍;而泰凌醫藥(01011)則飆逾1.4倍後中途停牌,待發內幕消息;此外,中國育兒網絡(01736)則漲近20%,全通控股、麥迪森控股等財技股皆大幅跟漲。

仙股集體暴漲,也別忘了17-18年的集體閃崩

(行情來源:富途)

上漲理由各有各的不同,上漲趨勢則大漲相同

何謂“仙股”?

即市值過低的股。那些基本面並無實質性利好卻連續漲停板,這類股也只有用“仙”字可以形容了。

而縱觀仙股們的暴漲,每一隻仙股暴漲的背後都有一個上漲邏輯。但換湯不換藥,只有在一定環境下,新的概念出現時,才會有造仙行動。

就拿10日暴漲逾14倍的新鋭醫藥來説,其走勢大致符合上面所説的“造仙行動”。

從基本面來説,2021年,該公司實現收益同比增長1.52倍至約3.35億港元,虧損由上一年度6973萬元收窄至282萬元,同比收窄約96%。收入增長主要是二代頭孢產品銷量增長所致,減虧則是由於減值虧損降低。另外,該公司目前還將面臨醫保控費、過於依賴大客户等發展壓力,後續成長空間較為有限。

對於此業績表現,目前市場將新鋭醫藥的暴漲歸功於擺脱了收購案帶來的負面影響。

2022年3月21日,新鋭醫藥正式發佈公告稱,公司現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管理,不受前董事周凌、楊芳及戴海東控制或影響,股票恢復交易。而前董事周凌、戴海東等人正是該公司2017年10月6日遭遇停牌的主因。

據悉,彼時新鋭醫藥停牌是因為港交所認為公司2015年有關收購賽科BVI的50%權益公告和2016年收購恆雅國際有限公司的15%權益的公告可能包含重大失實、不完整或具誤導性資料。而前董事周凌及戴海東也因為“涉嫌企業失當行為”於2020年11月30日被香港證監會在原訟法庭展開法律程序,尋求法庭對新鋭醫藥前主席兼執行董事周凌、前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戴海東發出取消資格令。

至此,隨着新鋭醫藥的正式復牌,該公司也走入股價上行通道。不過,説句實在話,業績並不算多出色的新鋭醫藥,僅僅擺脱了收購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錄得如此走勢,的確十分符合仙股暴漲的特徵。

而再來看股票飆漲到不得不停牌的泰凌醫藥,從基本面來看,該公司的2021年業績可謂比新鋭醫藥還要“寡淡”。

據智通財經APP獲悉,該公司是一家藥品及疫苗第三方推廣銷售服務商,主要集藥品及疫苗的經銷、推廣、生產、產品開發等服務於一體。截止目前,該公司自有產品涉及中樞神經系統、抗感染、抗腫瘤、心血管等多種治療領域,已有逾150種自有藥品製劑及原料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頒發的生產許可證。

據泰凌醫藥未經審核業績公告顯示,2021年泰凌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27億元,同比增長2.3%;年內淨虧損233.8萬港元,同比下滑99.35%,2020年淨虧損35991.3萬港元。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自有產品生產及銷售的收益取得增加,即年內舒思銷售量增加所致。

但就是這樣的業績表現,泰凌醫藥近4日錄得漲幅超273%,甚至於還沒有直接的催化因子。

4月20日,泰凌醫藥發佈公告表示,公司股份已自今日(20日)上午11時15分起短暫停止在香港聯交所買賣,以待刊發一份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據悉,該公司停牌前,股價升逾1.4倍,報0.25元,創逾兩年新高,從一向疏落到成交激增至2.28億股,涉4564.9萬港元。

基於上,可以看出,相較於新鋭醫藥,泰凌醫藥的漲勢更加的莫名其妙,甚至於還沒有概念的加持,仙股屬性更是拉滿了。

集體暴漲過後,也別忘了五年前的集體閃崩

雖然在這個詭譎多變的股市裏“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沒什麼大用,但在這裏,還是很有必要提醒2017-2018年那段“仙股”故事。

當年正值香港迴歸20週年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股票集體暴跌,多少讓人們清晰地見識到了“香港殼股”的厲害。

2017年6月27日,港股早盤多隻股票驚現閃崩,截至收盤,有24只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17只個股跌幅在40%以上,最大跌幅達94%。時隔一日之後,恐慌延續,28日又有17只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2只個股跌幅均超過50%。

接連兩日的暴跌也成為港股中殼股最黑暗的時刻。據智通財經APP觀察,12個小時的交易時間內,至少有28只股票遭遇了一次或數次約20%的閃崩,總市值合計蒸發約516.01億港元。

按網易的描述,“這只是是已有百年曆史的香港證券市場的另一面:在超過2000只港股中,近1000只的股票價格低於1元;而在這近1000只股票中,大量疑似殼股盤踞。殼股玩家應運而生,野蠻生長,逐漸形成了一個隱蔽的殼股江湖。”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康健系”、“華匯系”、“中南系”、”永義系“等。

而到2018年那個“徹頭徹尾”的熊市。

2018年1月份,受2017年藍籌股革命的推動,月內股市出現了罕見的“19連陽”,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歷史高點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創下的。

以此為節點,隨後股市便開啓了“跌跌跌”的走勢。2月份,受美股兩天的“千點大跌”帶動,前兩週上證綜指的盤中跌幅超過15%;3月份,受美國22日宣佈的“500億進口商品開徵關税”政策影響,隔日創業板下跌5.02%,主板下跌3.39%。

順着時間繼續往後推,6月份、10月份,投資者人士還經歷過兩波痛徹心扉的大跌行情。

受美國撕毀合約重新開戰、棚改傳聞等多方消息影響,6月19日,上證指數跌破3000大關,此後雁門一破,只剩下跌。而另一波大跌則在“十一”假期後開啓,受美加墨協議、彭斯講話、美股和石油上漲、港股和人民幣下跌等多方因素影響,長假後第一天A股跳空下殺,而由於夜盤美股大跌,A股繼續則跳空下殺。彼時,主板一度跌破2500點,而創業板則逼近1200點。

整體來看,2018年的全年走勢幾乎是一路下跌,所有的言語都太過於蒼白,我們還是看圖吧:

仙股集體暴漲,也別忘了17-18年的集體閃崩

(上證指數行情走勢)

仙股集體暴漲,也別忘了17-18年的集體閃崩

(恆指行情走勢)

當然,熊市也有反彈現象,且主要體現在殼股身上,而這也許多逆市而行的投資人士遭遇多次“殺戮”。

就拿登上2018年殼股前十榜單的市北高新來説,作為創投概念股的龍頭,市北高新藉着科創板題材,11月5日至11月20日收穫12個漲停板,從11月2日到22日暴漲逾220%。從基本面來看,該公司2018年三季度營收和淨利均處於大幅下滑的態勢,顯然無法成為股價暴漲的基礎。

而市北高新股價短期暴漲後,很快則迎來暴跌:11月23日起,該公司股價連續大跌,截至12月7日,其股價累計回落40.32%。

而再看登上2018年“殼王”寶座的恆立實業(000622.SZ),其曾在10月22日至11月16日的17個交易日中錄得14個漲停板,股價上漲幅度高達306.2%,動態市盈率超2500倍。關於股價暴漲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是證監會“鬆綁”借殼上市的利好,但隱藏在這一利好之下,則是該公司“業績常年虧損,虧得只剩一個空殼”的表現。

與市北高新相似的是,經歷過短期暴漲的恆立實業亦很快地迎來了股價回落:11月19日到30日,10個交易日該股價累跌近30%。

基於上可見,於殼股而言,短期暴漲帶來的也可能是暴跌,於大量追高的散户投資者而言殼股閃崩則是一場帶血的“踩踏事件”,面臨的不外乎是忍痛割肉或深度套牢的結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6 字。

轉載請註明: 仙股集體暴漲,也別忘了17-18年的集體閃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