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 | 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關鍵詞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財經

  在當前的大國戰略博弈中,基礎領域的核心技術遏制日益嚴重,我國產業基礎“卡脖子”問題已經從潛在的風險,變成了現實的安全威脅

  產業基礎高級化既包括以“四基”為核心的工業基礎高級化,也包括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算法、工業軟件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高級化等

  建議從國家層面系統梳理產業基礎的現狀和問題、明確產業基礎再造的方向和重點,鼓勵地方開展先行先試,取得成功經驗後再進行全國推廣和普及

  文 | 賽迪研究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站在新發展格局的時代高點上,準確把握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內涵,分析面臨的挑戰,明確主要任務,對於開展下一步工作,推動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9月15日,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車身車間,工人將汽車板材裝入機器人中   宋為偉攝/本刊

  三個關鍵內涵

  “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概念,首次出現在去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會議提出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此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快推動。五中全會再次提出“明顯提高”的要求。

  產業基礎高級化是指產業基礎能力持續提升,逐步實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逐步降低對國外產業鏈供給體系的依賴,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提供動態的全方位支撐,以此推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產業基礎高級化是一個有着明確導向的目標性概念,也是一個有着時序和階段特徵的過程性概念。理解作為目標和過程的產業基礎高級化,應當把握好幾個重要的關鍵詞。

  一是自主可控。在當前的大國戰略博弈中,基礎領域的核心技術遏制日益嚴重,我國產業基礎“卡脖子”問題已經從潛在的風險,變成了現實的安全威脅。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產業基礎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產業鏈現代化必須建立在自主安全的底盤上,要牢牢抓住關乎命脈的基礎、關鍵及核心領域,避免被別人“一劍封喉”。

  二是系統再造。系統性、全局性地築牢我國產業發展的底盤,要把產業基礎高級化的視野擴展到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全局。因此,產業基礎高級化既包括以“四基”為核心的工業基礎高級化,也包括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算法、工業軟件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高級化等等。此次全會提出,要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這也是產業基礎高級化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三是動態適配。產業基礎高級化是一個持續的動態升級過程,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不同的整機系統需求、不同的製造能力,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產業基礎形態和水平。解決“卡脖子”問題,不是一時一事的權宜之計。要把產業基礎高級化作為長遠大計來抓,通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努力,系統性地破解產業基礎“卡脖子”、產業鏈中低端鎖定、供應鏈“斷供”極端情形等風險,並在某些關鍵基礎領域實現超越和引領。

  三個重要方向

  同世界工業強國相比,同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尤其是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重整機、輕配套”的國內氛圍以及產業基礎本身的複雜性、系統性,增加了我國產業基礎向高級化邁進的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解決產業基礎核心技術來源。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抬頭傾向明顯,國外對我技術遏制日趨嚴重,中美經貿摩擦呈長期化、複雜化趨勢。美進一步加大對華遏制力度,不僅切斷中興、華為通訊芯片供應,還增強了對半導體設備的出口和使用管控,加大了我國突破芯片製造技術的難度。未來一段時期,不排除美國等發達國家加大對關鍵技術設備、檢驗檢測儀器儀表、工作母機等產業基礎相關的設備管控力度,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面臨嚴峻的外部形勢。

  二是破除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體制障礙。作為後發國家,我國的工業化起步於薄弱的工業基礎,走的是一條趕超型發展道路,有明顯的“時空壓縮”特徵。為快速形成現實生產力,企業往往依靠引進國外技術和部件、側重配套組裝,整機企業國際採購的路徑依賴較重,國內基礎產品缺少通過應用實現迭代升級的機會,從而發展緩慢甚至會慢慢退出競爭市場。同時,國內一些企業擔心在創新探索、先行先試中發生失誤錯誤,對國產產品應用不敢拍板,更傾向使用品牌效應更好的外國產品。此外,企業之間、產學研之間、軍地之間存在體制性障礙,國內研發和應用環節脱鈎,增加了產業基礎向高級化邁進的難度。

  三是克服產業基礎自身的公共屬性特徵。產業基礎領域多處於競爭前的共性技術環節,共性技術知識體系紛繁複雜,且具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性質,其研發成果可共享並對整個產業或多個產業及其企業產生深度影響。一般而言,單個企業承擔共性技術研發的能力和意願不足,純市場化的企業聯盟由於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和出發點的差異,往往技術合作不暢,出現“零和博弈”。同時,產業基礎領域存在市場規模小、資金投入大、研發週期長、技術風險高等特徵。以半導體材料為例,韓國在日本限制出口後,決定投入6萬億韓元(約354億元人民幣)強化基礎攻關,材料強國尚且如此,足見基礎領域的攻關難度。

  破除機制障礙協同創新

  未來一段時期,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將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多主體可齊上陣,從統籌謀劃、產需對接、金融支持等角度優化政策取向。

  一是統籌謀劃,完善機制,加強規劃指導牽引作用。產業基礎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考慮到產業基礎的公共屬性特徵,必須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方面的積極作用。建議從國家層面系統梳理產業基礎的現狀和問題、明確產業基礎再造的方向和重點,儘快出台有關指導性政策文件。鼓勵地方在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基礎高級化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二是產需對接,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供應鏈彈性。企業是推動產業基礎再造的核心力量,可以從符合未來技術和產業變革方向的一批整機產品入手,引導具有國際比較優勢和代表性的行業龍頭企業,以產業鏈、供應鏈為紐帶,以統一的標準體系為支撐,構建上下游“企業羣”,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以鏈羣方式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競爭能力提升,暢通國內產業循環體系。

  三是金融支持,拓寬渠道,優化產業基礎發展環境。金融層面應加快研究探索制定面向產業基礎領域的差異化信貸政策,可以針對產業基礎類企業特點,聯合政府部門、園區、企業等,建立信息合作平台,加快發展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無還本續貸等新產品,深化產融合作。□(執筆人:康萌越 謝振忠 李楊 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