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自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融資新規“三條紅線”浮出水面至今已有1個月時間。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近30天內房企債券融資規模明顯縮水。按發行日期,8月20日-9月20日房企境內外融資規模約992.7億元人民幣,較前一月(7月19日-8月19日)減少24.6%,規模收縮約四分之一。
其中,房企境外融資規模約280.9億元,較前一月大幅降低45.6%,佔比整體融資規模約28%。
“房企融資規模收縮25%,主要受到境外債市的負面拉動,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導致今年4月後的境外債市低迷。”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
不過,房企在境內融資方面則相對平穩,近一月內房企境內融資規模約711.8億元,較前一月微增0.6%。
據瞭解,近段時間房企境內債發行較為密集。僅9月21-22日,便有恆大、碧桂園、招商蛇口、華夏幸福、雲南城投、世茂股份等多家企業發佈境內融資公告。
其中9月22日,恆大地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規模為40億元,票面利率為5.80%;華夏幸福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規模12.5億元,票面利率7.09%。9月21日,華僑城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規模為10億元,票面利率為4.38%。
“隨着以有息負債為核心的‘三條紅線’監管措施的逐步落地,大多數高負債、高槓杆的房企的債權融資活動將會受到較大限制,更多的只能在原有的負債規模內發行新債來置換到期債務和置換之前較高成本的債務,因此未來房企境內外的發債規模難以繼續擴大,而這一點,也是目前各家房企搶在當前的窗口期快速、密集發債的原因之一。”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記者。
潘浩認為,融資新規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後期,在逐步消化前期計劃性發債後,境內債市規模或將進一步收縮,在收緊節奏上預計將繼續採用階段性、選擇性等平穩方式過渡,防止在政策升級過程中造成房企大量債務違約風險。
9月14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前後差不多醖釀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下一步,央行將會同住建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部門,跟蹤評估執行情況,不斷完善規則,穩步擴大適用範圍。
財聯社記者從參與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談會的知情人士處獲悉,自9月1日起,融資“三條紅線”已在12家房企試點實施,這些房企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等。
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監管部門下發的《試點房地產企業主要經營、財務指標統計監測表》顯示,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每月15日前提交這一表格,該監測表共涉8項財務指標,分別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未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權益口徑購地金額、權益口徑銷售金額、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是否連續為負、有息負債,其中涵蓋了融資“三條紅線”指標。
貝殼研究院指出,2020年9-12月,房企到期債務規模約360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49億元規模大幅增加68%,結合實現全年銷售目標的業績壓力,房企下半場或面臨更為艱難處境,不排除多家房企將選擇以價換量的方式搶佔客户資源。
“今年下半年整體對房地產金融側的管控力度明顯增強,預計房企的內外債規模很難再出現明顯增長,加快存貨的去化速度以及通過合作開放,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會在房企中表現得更為普遍。”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説。
“房企應該認真對待,儘快按照指示調整自身的負債結構。但負債率短期內是很難調下來的,短期融資會受到很大沖擊。”一家TOP20上市房企副總裁告訴財聯社記者。
潘浩則表示,融資新規對房企影響差異明顯,因此其警醒目的較強,更多的是提醒房企不斷優化自身財務結構,增強抵禦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從而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