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貪圖安逸了,企業就搞垮了。”
文丨華商韜略 三 川
宗慶後説,在中國做企業,要有“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鋭,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
從“小學校園經濟的奇蹟”,到全球第五大飲料廠,在這套理念的指引下,娃哈哈一度在中國飲料界所向披靡。然而,近幾年,無論是想象力、敏鋭度還是企業戰略、人生哲學,老江湖都遇到了新問題。
在萬元户就是富人的年代,他舉債14萬元創辦企業,靠一款兒童營養液,創造了三年產值過億的紀錄。
當收購兼併還是個陌生概念的時候,他又第一個吃“螃蟹”,將小作坊發展成大型現代企業,還啓發了很多後來者做大做強。
“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酸酸的甜甜的,有營養味道好”捧紅的AD鈣奶,至今是80後、90後童年的共同回憶。王力宏代言的娃哈哈純淨水,曾被稱為“第一代國貨之光”的非常可樂,果味牛奶風味的營養快線,過年必送禮品的八寶粥,都是風靡一時的飲品。
創造這些奇蹟的人就是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崛起的消費領域的企業家,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創建的標杆人物。
至2013年,保持了26年近20%年複合銷售增長率的娃哈哈,年銷售達780億人民幣,成為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和柯特的全球第五大飲料廠。2010年-2013年,宗慶後四年三次問鼎中國首富。
但此後娃哈哈並未再創佳績,面對日益增多的新對手,其領先的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企業成長陷入困境,甚至開始走下坡路。
據浙江省工商聯的統計數據,2019年,娃哈哈的銷售額只有巔峯時期的六成。另據歐睿國際諮詢數據,在2019年中國軟飲行業市佔率排行榜中,娃哈哈排在第七位,而巔峯時期,娃哈哈以7%的市佔率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可口可樂和康師傅。
如今走進超市,除了AD鈣奶,很難看出哪一個是娃哈哈的產品。
2020年8月,農夫山泉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價一路飆升,其創始人鍾睒睒身價水漲船高,從中國首富一路走到亞洲首富。截至2021年1月7日,其身家已升至925億美元,相當於馬化騰、劉強東、王健林的總和。
鍾睒睒曾經只是娃哈哈的一名區域經銷商,現如今卻在娃哈哈的核心主業——飲料領域大幅反超。據其財報,農夫山泉2019年實現了17.2%的年複合增長率,在全球所有收入超過十億美元的上市軟飲料企業中排名第一。
與之對應,娃哈哈卻依然是負增長。這讓步入中年的娃哈哈更顯落寞。
宗慶後是勤勞企業家的典範。
時至今日,擁有千億身家的他,依然保持着節儉、自律的生活習慣,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對未來樂觀,對員工友善,75歲高齡還奔波在公司一線。
他沒有副總,沒有秘書,公司大小事情都親自參與。早年有報道稱,娃哈哈內部有關錢的事情都得宗慶後簽字,就連買掃帚的費用他都要過目。
2005年,在央視的一期《對話》節目中,宗慶後直言不諱地表示,在他看來,獨攬大權是做得比較正確的事。他認為,成功的大企業都有一位強勢、專制但開明的領導,不設副總可以避免內耗、提升組織效率。
對於“事必簽字”的流言,他説,“不簽字的老闆不是一個好老闆。”
在宗慶後的辦公室,常年擺放着幾雙布鞋、幾個拉桿箱和一張簡易牀。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在出差,隨時準備換上布鞋、提起拉桿箱上路,回來後就在簡易牀上休息。
每次出差,宗慶後都會走街串巷,與普通消費者聊天,瞭解哪家飲料賣得好,人們對價格感受如何。
通過跑市場,他獲得了一些工作人員都不瞭解的信息,比如,一位老大媽曾告訴他,“你們這飲料好是好,就是瓶子太小了,在我們這兒不方便。”回去之後,宗慶後就把小瓶換成了大瓶。
即便到國外,他也幾乎不娛樂消遣,工作之餘就是逛超市、看市場,有時還會打包飲料回國研究。有人戲稱,宗慶後是中國喝過飲料種類最多的人。
在營銷渠道上,他開創了聯銷體的渠道模式,也是強勢與集權緊密結合的體現。
聯銷體模式要求經銷商必須先打款、後提貨,每年年底,一級經銷商必須繳納第二年預售金額的10%作為保證金。這套體系改變了傳統銷售渠道容易出現的壞賬、三角債務等問題,提升了產品上市流通效率,對娃哈哈初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並被美國哈佛商學院作為案例引用。
娃哈哈僅用兩年時間就鋪好了這張網,然後支撐了其二十多年的發展。
“非常可樂”就是利用這套銷售體系,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一個典型例子。那時,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主要銷售市場在城市,娃哈哈發現農村市場是個盲區後,就利用聯銷網迅速佔領了農村市場。
2001年前後,“非常可樂”的銷量一度逼近百事可樂在中國的銷量。
從研發到行銷,宗慶後對娃哈哈的發展,可謂居功至偉。沒有宗慶後,就沒有娃哈哈,也是很多人的共識。
在娃哈哈30週年慶典上,有媒體問宗馥莉,“娃哈哈減去宗慶後是什麼”,宗馥莉答,“等於零”。
大權獨攬,有利於更好地貫徹企業家的意志,但風險也顯而易見。舉例來説,太過相信自己的判斷,容易陷入經驗主義漩渦,一旦判斷失誤,就有可能讓企業走上錯誤的道路。
哇哈哈這些年的困難,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風險的現實體現。
宗慶後並不是一個拒絕變革的人,哇哈哈也一直在自我革新,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變革都沒能讓娃哈哈重新回到高光時刻。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宗慶後對於過往的經驗與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甚至到了固執的地步。
他曾公開強調不相信西方的理論,認為其“在國內沒什麼優勢,反而耽誤決策”。在娃哈哈內部,但凡他認準的事,也很少有人能反對,包括他的女兒宗馥莉。
但這些年,他的經驗和判斷都不如從前靈驗了。比如,多元化戰略的失敗。
自2010年開始,娃哈哈便持續突破飲料主業邊界,先後涉足嬰幼兒奶粉、童裝、零售商場等領域,並在茅台鎮成立了合資釀酒廠。但是,這些跨界並不成功,奶粉銷路不暢,大量存貨過期;娃歐商場只運作了兩年,撤場後還賠付了1800萬違約金;要建的白酒工業園遲遲沒有開工,只得逐步退出。
宗慶後對主業的敏感度也大不如從前。目前,娃哈哈的主要產品依舊是營養快線、AD鈣奶和純淨水。
而在過去近十年中,市場和消費者偏好變化了好幾輪,各大飲料廠商的新款爆品層出不窮,也不斷有新品牌受市場追捧。
娃哈哈需要來一場經營理念更新,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但這對於年逾七十的宗慶後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當過宗慶後營銷秘書的羅建幸就曾對媒體感慨,“很多外界的話他聽不進去,雖然有時候他也能意識到,但是畢竟歲數太大,自我革新太難了。”
讓宗慶後曾經引以自豪的聯銷體模式,也越來越難適應新形勢了。這套模式建立在基層渠道商可以賺取更多利潤的基礎上,產品銷量好能賺錢渠道商才願意追隨,若產品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渠道商就會轉而去賣其他公司的產品。
而互聯網新零售的發展,更是實實在在地衝擊着娃哈哈。
2013年,移動互聯網爆發,電商加快對零售、製造和物流等行業的滲透,但娃哈哈仍然堅持傳統渠道打法,對電商不以為然。
2016年宗慶後曾隔空嗆聲馬雲,説對方提出的“五新理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除了新技術,都是胡説八道。2017年他還公開斥責説,電商平台買流量和搞促銷把實體經濟的價格體系搞亂了。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娃哈哈陷入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多元化不成功,主業競爭力被稀釋。
走了幾年暗路,宗慶後開始表現出革命自己的勇氣。
一是轉變管理思想和方式。2019年,宗慶後首次提及退休事宜,稱自己“已經準備好退居二線”。同時,他給女兒宗馥莉放權,讓她擔任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全權負責公司品牌和產品營銷。
在宗馥莉的主導下,娃哈哈推出新產品、更換新包裝、換產品代言人,同時還冠名電競賽事、聯名網紅品牌等,試圖“讓年輕的00後也喜歡娃哈哈”。
據説,宗慶後對於其中的一些改變並不贊同,但他還是儘量剋制自己不去幹預,有時還會盡力配合。營養快線新包裝跨界行銷活動中,他少有地在微博上和女兒互動,調侃“誰動了我的營養快線”。
宗慶後重情義,曾多次在宗馥莉不留情面地辭退老員工後,悄悄上門把老員工請回來。但2019年,面對宗馥莉換掉代言人王力宏,曾經多次公開稱讚王力宏的宗慶後,也沒對外説過宗馥莉的不是。
多元化也收斂了一些,開始加速向核心聚焦。過去三年,娃哈哈兩次高調宣佈要開啓新一輪創業,一次是進入中醫食療保健食品領域,另一次是開奶茶店,都是在老本行的基礎上開拓的新業態;新成立的兩家科技創新公司,也只是在生產製造領域進行了一次技術升級探索。
宗慶後還一改往日反對電商的觀點。2020年,再上央視《對話》欄目時,他稱過去反對的是燒錢和賣假貨,實際線上和線下是相互依賴的,還宣佈娃哈哈將用至少20億元打造保健品電商平台、食品飲料電商平台、跨境電商平台以及哈寶遊樂園四個平台。
此前,宗慶後堅持娃哈哈不上市,如今也改口説,“如果上市後能加快企業發展,適當時候也會考慮上市。”
時代在變化,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建立在及時跟進市場變化的基礎上。與之對應的是,巨人轉身更難。
成為中國首富的時候,宗慶後曾立志“再造一個娃哈哈”,並定下了千億元的營收目標,最終沒能實現。
2019年,當娃哈哈再次負增長後,宗慶後表示2020年營收要重回700億,但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可能要落空了。
即便如此,宗慶後並沒有放棄努力,75歲的他,還在加倍努力。
疫情期間,在電商直播中談到自己多年的奮鬥經歷,他也還是那一句:“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
“我們這些人,沒時間享受,生怕一享受了,貪圖安逸了,企業就搞垮了。”宗慶後説。
他對娃哈哈重回增長仍然保有信心,相信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娃哈哈已在向好而行。
除了積極擁抱變革,讓他有信心的,還有娃哈哈多年積累的實力。時至今日,娃哈哈在銀行存放着100多億現金,堪稱手頭現金最多的民營企業,更重要的是,這每一分錢,都是它自己的。
即便2019年負增長,娃哈哈體量依然龐大,年銷售額達464億元。而市值超過7000億港元的農夫山泉,2019年銷售額才不過240億元,幾乎只是娃哈哈的一半。
1、《中國內地首富宗慶後談創業史:25年只做一件事》中國經濟週刊
2、2007年央視《對話》節目,央視
3、2020年央視《對話》節目,央視
——END——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