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股份(SZ002124)$我是一名投資天邦接近3年的投資者,期間百轉千折,看到今晚的股權激勵非常感慨,聊一聊我對天邦的認識。
一:企業的戰略與核心競爭力
其實天邦也算養豬的後起之秀,養豬的經驗跟92年開始養豬的牧原,97年就設計出“公司+農户”模式的温氏,甚至2011年就開始養豬的正邦比都沒什麼優勢,我曾經把天邦正邦新希望放在一起對比,天邦起步的那些年,增速是最慢的。
我買天邦股票是因為我爹,16年他在牧原賺過一倍。18年8月非瘟來襲,10月雪球上已經有先知先覺聰明人開始跟蹤疫情發展,進而推導出“生豬養殖行業遭受重創,上市公司恢復必將遠好於散户”的邏輯。本來我是打算買牧原的,我爹告訴我天邦17-18年增速最快,小體量成長性更好,而且天邦育種實力比強,研發費用佔比高,種豬繁育能力強,業績彈性更大。
(牧原的收入是天邦的三倍還要多,研發費用卻不及天邦)
這個邏輯我一直是認可的,天邦14年就投資CG成為了二股東,寄希望獲得優秀的種豬。天邦的育種能力是上過央視節目的,通過給種豬做CT等,篩選優秀種豬。
在一家媒體的報道中,史記(天邦育種公司)的PSY甚至可以做到45:
網頁鏈接
另一方面,天邦每次搞活動、搞路演,都會宣傳自己豬肉的品質好,“清水一煮就飄香”,每次推介活動,都會邀請參會嘉賓品嚐天邦的美味豬肉。
所以我對天邦的戰略認識是:一家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以育種為切入點,改良生豬指標、改善豬肉品質的生豬養殖企業、豬肉製品生產企業。育種改善可以降低成本,好的豬肉品質可以提高溢價,一降一升,利潤就多了,這是我認為天邦的核心競爭力與戰略邏輯。
二:天邦曾經出現的問題:
1.主業多次變更:天邦最初的主營業務是水產飼料,後面嘗試多元化,我是18年才開始瞭解的,知道的不多,大概有油脂業務、動物保健、生豬養殖。17年貪圖便宜收購從禮來手裏不到2折收購中國動保我認為是天邦近年來命運多舛的蝴蝶翅膀,中間還嘗試過收購現在全世界最牛逼的魚子醬生產企業鱘龍科技等等。14年生豬養殖似乎是當時下定決心要搞的,但是後來收購動保真是不作不死的騷操作。
對此天邦的解釋是公司是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天邦的英文名technology bank 也是這個意思,哪裏可以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我們就搞什麼。
2.曾經緋聞防疫水平差:19年4月,本來以為是漲多了的回調,沒想到竟然是天邦20塊到8塊大腿斬的開始,作為一個悲催的韭菜,我是7-8月份才知道廣西由於地下水豐富緋聞疫情嚴重,除此之外當時天邦重鎮安徽等地似乎也受疫情衝擊很大,最讓人氣氛的是19年8月21日公司對外開電話交流會,董秘明確表示不會使用不成熟的緋聞疫苗,隨後全年利潤預告只有1億,比市場當時主流預測的6-7億少了80%,那時我才知道公司因為ym受損嚴重,利潤嚴重不及預期。不過從今年各家豬企的出欄業績來看,大部分豬企的業績完成程度與年初預期差距不大,可以認為緋聞作為常態化背景,已經在企業的生產計劃考慮之內了。
3.現金流壓力大:現金流壓力一方面是公司的,另一方面是實際控制人的。公司現金流壓力通過20年高豬價的暴利和定增引入的大量資金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利潤,現在看應該是問題不大了。
實控人的資金壓力,18年當時深交所曾經給天邦發函,問題在於實控人的股權質押問題,當時貨幣政策收緊與實控人個人投資不順,實控人質押率高企,後面實控人又個人出資從公司買回了投資中國動保的股權、借給中國動保的借款,進一步增大了個人負債,由於實控人並沒有減持過股票,動保事項後續也沒有更新,從彼至今,作為主要資產的天邦股份也並未分紅,我個人認為實控人歸還融資的需求還是存在的,未來是以減持還是以上市公司分紅作為個人獲取現金的渠道,我個人認為都有可能。減持是否會影響市場信心,目前制定的300-700-1600出欄計劃,高額分紅是否會影響未來產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可能下個月初股東會會披露詳細的計劃。
網頁鏈接
三:現階段我對天邦股份的看法
由於我個人認為天邦股份過去這麼多年走的彎路,很大程度是因為激進且多元化和沒錢兩個原因導致的,現在我認為這兩個原因都得到了改善,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種豬性狀和豬肉品質,優勢依舊在;同時這份令人震驚的遠大目標也有讓我擔憂的地方:
1.聯合創始人均已退位讓賢,職業經理人可能更加專注主業:吳已經在2019年減持了很多股份,近來很多報道中少有見到發言,似乎早已不再參與日常管理工作;
實控人也已退居幕後,以鄧成為代表的新希望管理團隊被委以重任,且給與了高額的股權激勵,新希望19-20年是激進擴張的一年,20年出欄800萬,我相信有這樣管理能力的團隊,再塑造一個19-20年新希望的增速應該有豐富的經驗。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之後,公司在業務選擇上,我想會更加傾向於既定的生豬養殖、食品加工路線,再折騰的可能性比較小!
2.從公司層面看,今年通過定增和經營獲得的淨現金流,應該是五六十億級別的,按照股權激勵計劃,今年的利潤大概是40-45億之間的水平,而2022年出欄1600萬,現在育肥產能有200萬嗎?新建1000萬以上的育肥產能,而且需要趕上22年底之前出欄,時間、建設速度趕得上嗎?步子邁大了會不會扯着淡?到底多少出欄需要依靠租賃豬場,多少可以自行建設,新建場與租賃廠成本會不會比較高?
3.雖然天邦的核心優勢是種豬和豬肉品質,但是成本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我之前投資天邦還有一個原因是天邦成本控制做的也不錯,在18年中報和回覆交易所的問詢函中,有這樣兩張圖:
而根據2020年11月交流披露,目前自有豬苗育肥全成本在 22元左右,斷奶豬的全成本為 450 元左右,前三季度的斷奶豬的全成本為 480 元左右。
在21-22年豬價下行確定的背景下,急需給出可量化的成本下降項目、成本下降水平。股權激勵的目標既然已經定下,內在的推演模型又何妨披露出來呢?
4.還有一個是中下游屠宰生鮮的佈局規劃,22年大概率是生豬利潤微薄甚至不乏虧損之年,1600萬出欄對應50億+水平的利潤,不考慮仔豬頭均利潤尚且需要300元,考慮仔豬佔比,肥豬頭均利潤甚至需要達到400元,按上次天邦對21年豬價的預判,似乎並不是樂觀型,那是否生鮮會成為新的利潤補充極?這塊以前着墨不多,生鮮如何2年獲得20倍的增長之餘,還要保證利潤,也需要更多的依據證明。
$牧原股份(SZ002714)$$中糧家佳康(01610)$
暫時寫這麼多,最近幾個月跟蹤的比較少。個人有少量天邦倉位。天邦的這份對賭激勵計劃還是過於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