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巨頭暗戰背後,誰將是數字人民幣“重要代言人”?!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從5萬深圳市民到10萬蘇州市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並使用數字人民幣。

而相關部門推廣數字人民幣的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據悉僅落地試點場景便已經超過6700個。

數字人民幣正在飛速走進我們的生活,但是人們對數字人民幣是什麼、它會給我們個體、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卻所知甚少。

近日,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北京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上發言。周小川在演講中主要談到了央行數字貨幣(DC/EP)和數字人民幣(e-CNY)這兩個話題。這次發言被認為是他迄今為止,對數字人民幣最深入的一次公開解讀。

我們結合近期數字人民幣的實時動態和其他知名學者的觀點,對周小川的演講進行了整理和解讀。

一:央行賽馬,尋找數字人民幣“代言人”

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中國在2015年便提出了DC/EP要搞雙層運營體系的想法。

當時一般國家的數字貨幣開發思路是,責任和權利都屬於央行。即央行獲得相關利益,同時也要承擔相關責任。

但是中國的開發思路是,央行(第一層機構)將數字人民幣的部分權益和責任,交給第二層機構。


我們從周小川的演講PPT中可以發現,第二層機構有:

這些得到央行授權的機構,展開競爭,未來它們將會以獨家或者聯合運營的方式,參與數字人民幣的落地。

而這些機構,都早已提前佈局相關技術,希望在這場競爭中,成為數字人民幣的“獨家代言人”。

僅“區塊鏈”和“支付科技”這兩項和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息息相關的關鍵技術,這幾家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場景和優勢。

騰訊(微信)、螞蟻(支付寶)這兩家科技巨頭,不僅在支付領域佔據了行業大部分的市場和利潤,在區塊鏈領域也是成績不俗。騰訊推崇“產業區塊鏈”;螞蟻金服則在跨境支付等領域研究頗深,而這些對於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和國際化,都很有價值。

三大運營商同樣如此。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家企業早在2018年便開始了區塊鏈嘗試,還抱團取暖,聯手成立了“可信區塊鏈電信應用組”。在支付領域,三家也皆有佈局,比如中國移動2018年就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中移金科,擁有支付行業的全部牌照,在2019年支付交易規模就超越兩萬億。

而中農工建等“四大行”,和央行的關係本身就是十分親密,再加上擁有強大的風險控制能力和不錯的技術,競爭力更是不容小覷。比如2018年,中國銀行率先完成國內首筆區塊鏈技術下國際匯款業務。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直接表示,中國銀行在區塊鏈技術研究方面,是排在第一的。而工商銀行的“工銀支付”、建設銀行的“龍支付”也都廣為人知。

周小川在演講中也提到區塊鏈是目前數字貨幣體系中的一個方案,但技術問題仍未解決,尤其是的支付處理能力亟需提高。

在競爭數字人民幣的“運營權”上,這些機構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當然,誰會成為數字人民幣的運營商或者得到更多參與權,這不僅考驗到機構的技術能力,更會對他們場景落地、數據安全、國際化程度等綜合實力進行全方位的考量。

二:“五大行業”角逐數字人民幣

除了剛剛提到的銀行業、通信行業、支付行業,還有更多的行業和企業在參與到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落地進程中。

2020年10月,華為宣佈Mate40系列手機支持數字人民幣功能,成為全球首款支持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智能手機

2020年11月,央行數研所與拉卡拉、國網雄安金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央行數研所攜手京東數科,向蘇州市民提供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技術和場景支撐,開啓了數字人民幣大規模線上支付的“先河”

目前可見,央行在DC/EP領域,已經在至少5個行業和場景進行了重點佈局,比如電商、手機廠商、通信運營商、銀行、支付公司等。

它們無疑會深度參與到DC/EP的技術開發和實際應用中。

三:互聯網巨頭將深度參與數字人民幣

目前,除了騰訊(微信支付)和阿里(支付寶)外,有更多的互聯網巨頭也在積極行動。

和微信、支付寶不同的是,這些互聯網巨頭一般以與各大銀行合作的形式,參與到數字人民幣的研發中。

2020年7月,滴滴、美團和嗶哩嗶哩(B站)等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便參與到數字貨幣的研發與落地。

比如美團正在拓展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而B站與銀行的合作已經進入到技術開發的階段。

京東數科更是在蘇州試點中,同時與中農工建交郵等六大行展開合作。

互聯網公司擁有廣泛的用户和高頻使用場景,央行通過與這些互聯網公司合作,可以讓數字人民幣與人們的生活“無縫對接”。

四:企業在收穫巨大的利益的同時,也將承擔更具體的責任

所有企業似乎都在向數字人民幣這個“香餑餑”靠攏,字節跳動、拼多多等“新巨頭”也在今年紛紛拿下支付牌照,有消息稱也將參與到數字人民幣的落地中。

企業們紛紛看中了參與數字人民幣將會給企業帶來的利潤與價值,但數字人民幣作為一種支付手段,也存在着風險問題。

就像周小川所説,一旦出現風險,可能來得會很猛烈。

對此,周小川表示央行不會承擔這些責任,而會讓第二層機構去承擔責任,包括反洗錢、用户數據隱私保護等。

這些責任的下放,具體表現在:

1.準備更多的資本,以便降低風險。運營機構需要向央行繳納100%的準備金,1:1的兑換。

2.充分了解客户。第二層機構不僅需要了解客户的身份信息,更需要掌握客户的興趣愛好、消費傾向等信息。

3.保護用户隱私安全。近期順豐等公司頻頻被曝出將客户隱私泄漏,電信詐騙也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數據隱私的安全,不僅會造成經濟問題,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4.加大對技術的投入,比如加大對設備的投入、對技術人才的投入。

五:DC/EP是一個項目,數字人民幣是一種支付產品

人們常將DCEP與數字人民幣混為一談。

每個人對DC/EP的定義似乎都不盡相同,有的人説它是一種法定數字貨幣,有的人説它是數字人民幣,有的人説它是一個支付產品。


在演講中,周小川以設計者的角度闡釋了DC/EP的內涵。他表示DC/EP不是一種支付產品,而是央行的一個項目計劃,它可能包含着很多種支付產品。而這些支付產品,最終會被命名為e-CNY,即數字人民幣。

而且DC/EP和其他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相比,是不一樣的。

DC/EP或者數字人民幣沒有資產的特徵。國內對其他非央行的數字貨幣的態度是明確禁止的,2017年,ICO和比特幣的國內交易就被相關部門給關停。

六:數字人民幣未來的最大應用場景可能是跨境支付,但不要着急做

目前,Libra將跨境匯款當作未來主要的應用目標。但是周小川建議不要着急做跨境匯款,數字人民幣的跨境匯款業務仍存在諸多需要挑戰的地方。

他認為跨境匯款真正的難度不在技術方面,可能還涉及兑換、匯入匯出管理等方面。

Libra不能在零售市場中很方便地使用,周小川在演講中多次提及零售,他認為要以零售為基礎,更加註重零售系統的應用。

在零售系統的應用方面,騰訊、阿里、京東都有很豐富的經驗,這也許是央行選擇與這些企業合作的原因之一。

同時,周小川認為央行要把主要精力用於維持跨境支付合作的清算環節。

目前,人民幣的國際化一定程度上受限於Swift體系。而讓央行負責搭建一套中國主導的國際支付結算體系,讓企業負責推進數字人民幣的進程,兩者互相配合、分工,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總而言之,數字人民幣對於我國各大企業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挑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將參與到數字人民幣的落地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