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玩藍月》的“造物主”愷英網絡,終於成功從虧損泥潭中爬了出來。
據愷英網絡日前發佈的《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0年預盈1.6億元-2.3億元,而2019年同期,公司虧損18.94億元,同比扭虧。
對於業績變動,愷英網絡解釋稱,公司之所以實現同比扭虧,是由於公司運營的部分遊戲在報告期內進入生命週期後半程,運營投入和市場推廣費用方面投入降低所致。此外,與此前頻發傳奇IP訴訟的浙江九翎“斷絕關係”,也為愷英網絡省下了不少人力、物力資源。
自2017年被捲入版權風波以來,愷英網絡可謂是麻煩纏身,其中影響最惡劣的一樁事件莫過於其創始人兼控股股東王悦一案——去年12月25日,王悦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在創始人離去,遊戲市場又迎來多位強力競爭對手的大背景下,愷英網絡能否憑買量繼續複製《貪玩藍月》的奇蹟?扭虧為盈會成為它“重生”的轉折點嗎?
“不懂遊戲”的王悦,何以造就500億市值的愷英網絡?
“我不懂遊戲,所以我很信任團隊,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去發揮。”
這是王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但偏偏就是這麼一個不懂遊戲的年輕創業者,憑着對團隊的信任打造出了超越7k7k的小遊戲網站3839。這家網站曾一度被Alexa收錄進了全球排名前500網站(2008年)之列,僅次於當時國內的小遊戲龍頭4399。
對於用户需求的敏鋭嗅探,沖淡了王悦身上“不懂遊戲”的色彩。憑藉市場考察和對用户樣本的反覆研究,王悦和他的團隊最終選擇賣掉3839,將目標瞄準了火熱的社交遊戲賽道。
2009年下半年,愷英網絡開發的《樓一棟》登陸人人網,兩週內即取得獲客100萬的優秀成績。數個月過去後,《樓一棟》用户量已超7000萬,月盈利超200萬元。除了《樓一棟》外,愷英還陸續推出了《恐龍時代》、《熱血海盜王》、《捕魚大亨》三款社交遊戲。
基於在小遊戲網站,以及社交遊戲賽道積累下的經驗,2011年,愷英推出頁遊《蜀山傳奇》,一經發布迅速走紅。嚐到甜頭的愷英,又在2014年“借鑑”韓國《奇蹟MU》玩法,推出《全民奇蹟MU》,再次引爆了國內頁遊市場的熱情。彼時,《全民奇蹟MU》單日流水一度高至2600萬元,成為愷英旗下當之無愧的最賺錢遊戲。
到這個時間點為止,愷英仍是一家相對正常的遊戲公司,日後或許也將如此——如果它沒有選擇上市的話。2015年12月,愷英網絡借殼泰亞股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後的短短數月間,愷英連拉12個漲停板,股價漲幅超過300%,市值最高峯時接近500億元。
通常來説,股價不應成為影響公司重大決策的因素,然而愷英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大數據、區塊鏈、VR/AR、P2P……為了將股價保持在高位,愷英陷入了對於多元業務的盲目追求中。這段時間裏,愷英唯一被外界所知的爆款,只有通過收購浙江盛和得來的傳奇類遊戲《貪玩藍月》——後者因為魔性的廣告詞幾乎火出了圈,也無形中為愷英做了次宣傳。
但愷英的好運氣似乎也到此為止了。
花大價錢捧回的傳奇IP,最終變成了燙手山芋?
管理層對於利益的無節制攫取,是愷英衰落的第一個原因。
股價上漲後,愷英的高管們開始借勢大筆套現,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愷英上市公司股東2017年減持套現金額高達3.07億元。同時,還有媒體曝出愷英在互金領域的投資標的均為空殼公司。一連串的利空消息嚴重動搖了股民的信心,公司的臨時停牌更是讓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2018年3月復牌後,愷英的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當年底已跌至3.7元。
另一方面,愷英對於傳奇類遊戲的持續發力,也為它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2016年,愷英與《傳奇》版權所有者之一的韓國遊戲公司娛美德簽訂了IP授權合同,隨後它展開了對於一系列傳奇類遊戲公司的收購(《貪玩藍月》開發商浙江盛和、《傳奇來了》開發商浙江九翎)。但問題在於,愷英與娛美德簽訂協議時並未徵得《傳奇》版權的另一所有方亞拓士同意,後者一怒之下以侵權為由將愷英和娛美德告上法庭。
或許是不想多生事,愷英最終選擇與亞拓士和解並攜手展開合作,但它的行為又引來了“隊友”娛美德的不滿。2018年,娛美德也打起了“侵權”的大旗,向愷英數家子公司(這包括了愷英2018年開始收購的浙江九翎)發起了國際仲裁,索賠金額超過80億元。
從財報中不難看出,近年來的兩次收購是愷英陷入虧損的主要原因。2019年財報顯示,愷英為收購浙江盛和與浙江九翎,最終計提商譽減值共21億元,致使公司當期虧損達18.51億元。但在一連串的版權糾紛之後,愷英花大價錢拿下的兩家公司卻變成了燙手山芋。
2020年9月,不堪忍受訴訟賠款的愷英宣佈以1元的價格將浙江九翎70%的股份轉讓給公司原股東周瑜,算是拋掉了一個包袱,也能大大提升愷英未來的盈利能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貪玩藍月》開發商浙江盛和旗下仍有多款傳奇類遊戲,而娛美德也從未宣佈放棄對其追責,這或許會成為愷英日後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買量戰略走向末路,愷英的出路在哪裏?
雖然愷英的內部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但眼下荊棘密佈的遊戲賽道或許更值得它關注。
在愷英忙着應付亞拓士和娛美德的訴訟時,國內遊戲市場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一方面,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頁遊市場規模近年來萎縮嚴重且呈持續下降趨勢。2020年,國內頁遊銷售總體收入僅為76.08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22.61億元,同比下降22.9%。
另一方面,愷英和三七互娛等一眾A股遊戲公司走的是相同的路子——依賴市場推廣(即業內所稱的“買量”)獲取客户,再通過遊戲內購將流量變現,對於新內容研發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導致大部分A股遊戲廠商其產品同質化嚴重,關於“換皮”、“套殼圈錢”的詬病在這些遊戲的評論區屢見不鮮。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戰略是前幾年愷英以及資本市場樂於放手去做的,畢竟它花在買量上的錢最終能帶來數倍於此的回報。不過,今後愷英如果還想着一味靠買量來變現,恐怕會有些難度,因為買量並不是A股遊戲公司們的特權。
近年來,包括米哈遊、網易、莉莉絲在內的多家廠商也時不時投入大筆經費為自家爆款做營銷,米哈遊的《原神》、莉莉絲的《萬國覺醒》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在這些有力競爭對手的挑戰下,愷英手中若是沒有一款能在玩法等內容上超越它們的遊戲,繼續買量很難收到效果。甩掉燙手的“渣渣輝”,加大對新遊的研發投入,或許是愷英未來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