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對於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來説,已經公佈財報的企業一季度累計營收突破7000億,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嗎?

截至5月24日,《汽車K線》所關注的71家中國汽車股當中,除部分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外,已有57家公佈了一季報。

儘管從產銷規模上,多家機構表示與預期存在不小的缺口,但從這57家汽車業上市公司公佈一季度的營收維度來看,整體規模已經達到7150.42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0.12%。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那麼,這算是給2022年的中國汽車業開了個好頭嗎?曾經在2021年出現的各版塊兩極裂化現象,正在向着怎樣的方向蔓延?在“缺芯少電”成為全行業熱議話題的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與智能化板塊的各家上市公司真的賺翻了?

讓我們同樣從營收與淨利潤兩個角度,分為上下兩篇尋找答案。

誰最有資格站在,7000億營收的“舞台中央”?

為了便於對比,本文在涉及2022年一季度營收數據,與2021年全年、或與2021年同期營收情況對比時,所納入的都是同樣已公佈一季報的這57家上市公司。故提及過去兩期營收情況時,所取用的數據會與《汽車K線》往期內容所分析的68家公司情況存在偏差,還請稍作留意。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雖然上汽集團以1824.72億元的營收水平,蟬聯中國汽車股2022年一季度營收排行榜冠軍,但它同時也是TOP 5當中唯一出現營收負增長的公司,與營收規模的領先地位不同,其營收同比4.14%的跌幅,在變動幅度總榜中排到了第40名。

相比之下,分列2-4名的比亞迪、寧德時代、立訊精密,這三家剛好趕上新能源、智能化浪潮的上市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帶來了“現象級”的表現。

特別是寧德時代,在2021年一季度排名第10的基礎上,以486.78億元的營收、153.97%的同比增速,一躍而上排名第3,對好不容易排在第2的比亞迪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由此來看,寧德時代首席製造官倪軍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到最遲到2035年市場上不會再有燃油車銷售時表示“這個趨勢已經發生了”,似乎就顯得順理成章。然而,這樣叫囂看衰燃油車真的能如願嗎?

立訊精密雖然從416億元的營收上,暫時還很難與穩居第5名的華域汽車拉開差距,但它的同比漲幅也達到了97.91%,讓一眾整車企業和經銷商上市公司眼紅。這其中就包括名次出現下跌的廣匯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和一汽解放。

特別是廣匯汽車與一汽解放,前者從第三的位置上跌至第6,而後者更是由去年同期的第二,險些跌出TOP 10。

不過,廣汽集團是個例外,得益於集團內兩大日系合資公司,以及傳祺與埃安兩大自主品牌銷量大增,集團營收同比增長45.67%,達到了232.68億元,成功躋身前十。

很明顯,儘管上汽集團仍然是當下營收規模最大的汽車業上市公司,但原本其獨享的“舞台追光”,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與智能化相關上市公司分散。

誰錯過了這場“開年盛宴”?

正像開篇所提,57家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合計突破7000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0.12%,明顯高於《汽車K線》分析2021年全年財報時的8.66%,整體表現向好。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可誰都清楚,正處於歷史變革關鍵時期的中國汽車業,整體上表現向好,並不意味着各板塊能夠雨露均霑。

乘用車整車板塊憑藉3752.61億元的營收規模,繼續佔據整個汽車股總營收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長12.98%,略微跑贏整體大盤。相比之下,儘管新能源與智能化板塊目前營收僅為1654.91億元,與乘用車存在超2000億元的差距,但其同比高達89.35%的擴張速度,充分體現出什麼叫“和時間賽跑”。

反觀其餘三大板塊,就有些跟不上節奏了。9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合計營收635.71億元,同比增長6.33%。汽車經銷商集團板塊由於絕大部分屬於港股上市公司,所以目前僅有4家公佈了一季報,合計營收519.78億元,同比下降18%。面臨最嚴峻挑戰的仍然是商用車板塊,合計營收547.14億元,同比跌幅已經達到46.79%。

然而,問題的嚴峻程度還遠不止於此。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與前文提到榜單TOP 5的大洗牌不同,在營收排名倒數的5家公司當中,絕大部分都是“釘子户”。

精鍛科技小幅上升一個位次後排在倒數第五,安凱客車由之前的倒數第7名下滑至倒數第4。其餘像是亞星客車、眾泰和億華通仍然穩居墊底的三個名次。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堪稱“氫能源第一股”的億華通,別看其2022年一季度營收不足1億元,排名墊底,但同比增幅達到了855.75%,位居全榜之首。再結合前不久我國出台了氫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規劃,億華通擺脱當前的排名,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之下,整個商用車板塊,以及部分乘用車上市公司就沒這麼樂觀了。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據《汽車K線》統計,在總共11家商用車公司當中,有8家營收出現了負增長。板塊整體平均增速,更是由2021年同期的51.15%,驟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16.98%。

雖然仍然有4家公司躋身營收排名TOP 20,但它們無一例外均出現超10%的營收下跌,特別是一汽解放、中國重汽,跌幅更是分別達到了66.39%、63.75%,創下57家公司當中最嚴重的同比降幅。

回到排行榜末端,假設億華通、科力遠、四維圖新這些保持正增長的新能源與智能化上市公司,能夠繼續維持當前的節奏,那麼類似漢馬科技、中通客車等營收規模在10億元以內的商用車上市公司,將極有可能向下順位,位列倒數。

與此同時,排在榜單中游的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國軒高科、當升科技,以及先導智能、雅化集團,這三組新能源與智能化上市公司,也都極有可能快速超越排在其前面的零部件、經銷商集團。

乘用車整車板塊中的部分公司或許也難逃一劫。暫列倒數第2的眾泰2022年一季度營收僅為1.25億元,同比還出現了39.12%的負增長,幾乎就是一副“擺爛”的狀態。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在諸多項席捲全行業的挑戰下,以穩步提升的節奏,實現超7000億元的營收,在很大程度上,一季度汽車業上市公司的確是開了個好頭。只不過伴隨一場行業變革的推進,在這7000億元的營收舞台上,逐利的資本就像聚光燈一樣正在快速物色着新的主角。

與此同時,這場7000億元營收的“開年盛宴”,也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不得不“讓位離席”。

好消息是,隨着600億汽車購置税減徵與900億貨車貸款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地,不僅將給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帶來直接的刺激作用,同時還將從極大程度上,平衡當下新能源過熱、燃油市場遇冷的市場失衡現狀。

那麼,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這一年接下來將呈現出怎樣的走勢?從盈利角度來看,這57家上市公司又創下了哪些令人咋舌的表現?敬請持續關注《汽車K線》接下來的系列內容。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4 字。

轉載請註明: 汽車股論營收:誰在得意誰在急?| 數説一季報「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