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 月 26 日,美國參議院確認萊爾·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為美聯儲的下一任副主席。
雖然一直到去年,媒體呼聲最高的美聯儲下一任主席候選人是她。不過最終,現任主席鮑威爾獲得連任。2021年11月22日,拜登提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連任,任期為四年。佈雷納德則被提名擔任副主席。兩人需要得到參議院的確認才能正式出任上述職務。
不僅是顏值擔當
這位金髮碧眼的 3 個孩子的媽媽並不是花瓶。2009 年 3 月 23 日,奧巴馬提名佈雷納德擔任國際事務財政部副部長。在職期間她曾擔任 20 國集團(G20)財政代表和 7 國集團(G7)的美國代表,也是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的成員。她因作為政府首席經濟外交官而做出的貢獻使其獲得了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獎。
她於 2013 年 11 月離開美國財政部,次年被提名為美聯儲理事會成員,也一直與前美聯儲主席耶倫並肩作戰,經歷了漫長的 7 年美聯儲理事生涯。
如果你去過中國,就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加速佈雷納德是公認的數字貨幣倡導者,這與現任美聯儲主席有很大的不同。她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 CBDC 項目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十分大方承認數字美元怕是“遲了”。“如果你住在中國,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加速,”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有駐中國經驗的記者表示。
去年 7 月,她就開發美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緊迫性”理由,包括肯定中國等其他國家正在推進自己的數字貨幣這一事實。引用路透社原文:
“美元在國際支付中非常占主導地位,如果世界上其他主要司法管轄區都有數字貨幣、CBDC(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產品,而美國沒有,我覺得無法接受,”佈雷納德告訴阿斯彭研究所經濟戰略小組:“對我來説,這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鏈得得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盤點過美國的數字美元漢密爾頓計劃,但是因為內外原因,計劃一直沒有多大動靜,具體請參看鏈得得之前文章:美聯儲與麻省理工的“漢密爾頓”項目大揭秘:數字美元到底下個月能啓動嗎?
但是 2022 年已經接近過半,數字美元到底將以何種方式面世一直處在迷霧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佈雷納德的上任,會給數字美元帶來新動向。
她曾多次表態數字美元不僅能促進國際交易領域的重要位置,同時在新冠之下的美國也十分需要數字美元的普惠金融體系。
今非昔比的加密市場與陳腐的監管之間的矛盾今年 2 月,她又在美國貨幣政策論壇發表了題為《為未來的金融系統做準備》的演講。再次強調了數字美元發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數據和觀點來自美聯儲公佈的佈雷納德演講稿)
還有個重要原因在於,與美元掛鈎的各種穩定幣的繁榮發展,除 USTD 以外的五花八門的穩定幣,給美國國內以及世界金融市場帶來極大衝擊。2021 年,穩定幣供應量增長了近六倍,從 2021 年 1 月的約 290 億美元增長到 2022 年 1 月的 1650 億美元。少數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高度集中:截至 2022 年 1 月,市值最大的穩定幣有幾乎一半的市場,四大穩定幣加起來幾乎佔 90%。
佈雷納德的立場一直很堅定:需要保持數字美元佔據主動權。她表示:
“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未來的穩定幣市場可能會由一兩個發行人主導。根據這些穩定幣的特性,這些穩定幣和存款之間的預期持有量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導致規避風險的用户在可能會破壞金融穩定的壓力時進行大規模贖回。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或許就能證明 CBDC 與穩定幣和商業銀行貨幣的共存是互補的……包括美聯儲在內的政策制定者必須為支付系統的未來制定計劃,並考慮各種可能的選擇,以在保證穩定性的同時發揮新技術的潛在好處。”
加密貨幣的市值也從五年前的不到 1000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 11 月的近 3 萬億美元,引起了美聯儲的緊迫感。
市場參與者也激增。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最新公佈的調查顯示,16% 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或者正在投資、交易、擁有過加密資產,這一數據在 2015 年只佔 1% 不到。
在正式就職之前的最重要的講話中,她着重強調了美聯儲需要為未來的支付格局做準備。
漢密爾頓計劃再起航?這次就職,佈雷納德必將會引導數字美元再次起航。目前美聯儲董事會已經就 CBDC 爭取了公眾意見,美聯儲銀行與麻省理工學院的漢密爾頓計劃也有了新進展。她透露,漢密爾頓小組已經在理論上構建了一個高性能交易處理器,他們最近在一個開源項目下發布了項目階段性成果,並尋求在範技術社區驗證可行性和透明度。
截圖來源於 2022 年 2 月 3 日美聯儲官網的漢密爾頓計劃進展。
不僅如此,美聯儲還在研究 DLT 等技術創新如何改善金融體系,包括試驗穩定幣互操作性和跨多個分佈式支付賬本系統測試零售支付。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也在 2021 年 11 月成立金融技術創新中心,專注於為中央銀行驗證、設計、構建和推出新的金融技術產品和服務。
本文原發佈於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佈,作者:毛利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