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財富焦慮“和解”?

如何與財富焦慮“和解”?

前段時間出了個事,某百萬粉絲大V因不滿銀行服務怒取500萬現金。

雖然雙方各執一詞,但事件側面反映出高淨值投資者在金融服務商的選擇上,正在變得愈發挑剔。的確,近兩年來投資市場的風雲變幻超出了投資者認知:去年美國WTI期貨市場出現石油價格負值,導致購買相關衍生品的投資者鉅額虧損;很多跟着大V在股票市場“抄作業”的操作方式也開始失靈;上半年的明星基金,到下半年卻無人問津...

本着對個人財富負責的態度,高淨值用户需要更謹慎地進行投資和金融服務商選擇,這無可厚非。

但實際情況是,頻繁進行市場決策反而加重了高淨值用户的焦慮。有個段子説,某人KFC就餐遇一乞丐,好心給予一塊雞翅後專心看起股票。不料,乞丐在旁邊突然發聲,“長期均線金叉,KDJ數值底部反覆鈍化,MACD底背離,反轉跡象明顯!”此人大驚連忙問“你也懂股票?”乞丐答曰,“不懂我能有今天?”

段子裏的魔幻感逐漸走入現實,困擾着為數不少的投資者——他們投入大把時間精力後卻無功而返,甚至產生了極大的挫敗感。

當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也許有必要重新思考財富管理與品質生活間的平衡。

1學會“示弱”,才能適應新市場

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

招商銀行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241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羣數量達262萬人。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高淨值人羣數量將達約296萬人。

這些高淨值用户往往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過去的成功讓他們初入投資領域時,有着常人所沒有的自信與魄力。同時,他們迫切期望以過去成功的經驗,和自己磨鍊出來的能力,在這個全新領域中復現成功與輝煌。

只不過今非昔比,普通投資者憑藉“靈光一閃”或是“自學成才”戰勝市場的概率極低。因為很大程度上,他們是跟最頂尖的團隊、科技互為對手盤: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量化交易正在走向常態化。

試想,有多少人能戰勝這些金融市場的“阿法狗”呢?這意味着,你的一次決策失誤就會為“對手”貢獻一次超額收益。久而久之,雙方的差距會不斷加大。

就像所謂的“駕駛員悖論”,90%汽車司機認為他們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線之上。市場上也有大量投資者,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平均水平之上。

所以我們看到,“信息派”、“趨勢派”、“技術派”等理念的信仰者層出不窮,多數卻只能淪為炮灰。記得去年,有為高淨值投資者痴迷於“打板戰法”導致血虧,最後聲淚俱下的錄製視頻觸動了不少網友。包括股神巴菲特,也深深感受到‘人腦’的侷限性。畢竟伯克希爾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股價表現不及標普500指數。

既然單打獨鬥式投資得不償失,那麼又該如何去解決“財富縮水焦慮”呢?

答案是,學會“示弱”,坦然面對自己的侷限性。與其為市場繳納鉅額學費,還不如把財富管理交給專業的金融服務商。

其實,很多優質平台也在向高淨值用户拋出橄欖枝:比如最近華夏銀行進行了“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業務”品牌發佈;招商銀行高管也呼籲,銀行應與多機構合作建設財富管理供應鏈整合平台。

在服務高淨值用户方面,陸金所的探索進度走在了行業前列。不久前,平台專注於服務高淨值用户的會員體系“陸尊會”已正式上線。依託於平台豐富的投資標的,陸尊會通過一對一專屬財富管理服務、紅包/積分獎勵等提升收益彈性,並且以全方位的生活服務提升會員的“獲得感”。

會員制金融服務是平台願意主動承擔更大責任的一種表達。主動加碼會員服務,就要去直面會員更高的期望值。作為一項仍在升級迭代的會員服務,陸尊會似乎有足夠的信心,去與高淨值用户建立更為緊密的連接。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後者也確實需要這樣的集體身份,去對沖財富焦慮實現收益目標。

正所謂“打不過就加入”,放棄自己對投資決策的執念,選擇在專業平台“抱團取暖”,可能才是對財富負責的態度。

2財富管理的本質,是人生管理

投資行為,往往是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衍生場景。有餘力參與到投資市場的用户,多數已經實現了生活穩定和基本消費層面的“富足”。可是如果你經常瀏覽各類投資者社區會發現,這些本該享受生活的人卻最容易焦慮。

從尋求政策解讀、關注重點數據發佈到全天候的“看盤”,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讓大批投資者徹夜不眠。

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是,一些大V級別投資者在投資這件事上選擇“變懶”。

比如雪球CEO李楠,把指數基金作為個人投資的“基本盤”。他認為,這是穩健分享國家發展紅利、緊隨市場新陳代謝的捷徑。對他來説,取得市場“平均收益”已經足夠,剩下的時間精力不如專注於本職工作當中。

無獨有偶,還有某基金圈大V分享過自己投資理念的轉變:以前,他把投資當成一件體力與腦力兼顧的事業,投入了較大的時間成本來追求個人組合的收益率排名。隨着年齡增長,他發現這種戰術上的勤奮其實得不償失。用他的話説,“犧牲了大量時間,最後換來多幾個點的收益,感覺是對人生對家庭的虧欠。”此後,他逐漸調整了投資策略,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家庭和個人健康管理方面。

在這些“大徹大悟者”眼中,財富管理就是變相的人生管理。

反觀很多高淨值用户,卻忽略了這最為重要的一點。原因在於,這類人羣由於既往的成功經歷,容易忽視財富管理的初衷,過於執着於財富管理過程中的“競技”屬性。潛意識裏總覺得,“大盤都在漲,我要成為收益最高的那羣人”,一旦看到某人曬出高於自己的投資戰績,就變得躍躍欲試。

過於執着於追求“排名”,追求投資領域的所謂“成功”,恰恰讓“財務自由”變得本末倒置。這種尷尬的“肌肉記憶”,甚至有可能成為擁抱美好生活的阻礙。想要改變現狀,除了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建設外,平台的積極引導也必不可少。

比如,提供更“生活化”的投資者社區氛圍。

以陸尊會為例,這個會員體系時刻提醒用户“金融服務生活”的投資理念。通過對會員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收益期望等多個維度的分析,陸尊會能夠為用户定製最適合的投資方案,以較低時間成本實現穩定的財富增值。

這裏沒有引發焦慮的收益排行,只有諸如平安好醫生三甲名醫諮詢、喜馬拉雅會員、保險服務、話費特權等生活權益。把財富管理“日常”,轉化為肉眼可見的“小確幸”。

再比如,讓金融服務從過度關注“紙面財富”,轉向立體化、場景化。

陸尊會最新的一次更新中,加入了機場貴賓廳的使用權和接送機禮賓車服務。可以預見,陸尊會還會進一步加碼在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方面的權益佈局,為高淨值用户提供從創造財富到享受人生的“高速公路”。

如何與財富焦慮“和解”?

對超額收益的渴望是人性使然。但是隨着中國資本市場日漸成熟,一夜暴富已成為過去式。多數人最終都要接受“慢慢變富”的結論,而那些試圖靠一己之力去挑戰“大環境”的行為,只會讓財富管理之路變得更加曲折。

事實上,越早“放下”遊戲競技式的財富管理觀念,就越能迴歸財富滾雪球的“正途”。那些善用市場工具,善於通過會員模式與“最聰明的人”並肩作戰者,必定會成為為自己負責、為家庭前途負責的頂級“生活戰略家”。

就像洛克菲勒告訴世人的那樣,“財富是指你生活品質的程度,而不是你賺錢的多與少,要體會富有的滋味,並不需要標明自己有上億的財產,而是去過、去想過適於你的生活。”

別忘了,財富管理的本質其實是為了實現對時間的支配自由,從而最大程度把生活變成“想象中的畫面”。

那麼在陸尊會當個“懶人”,未嘗不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與財富焦慮“和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