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文丨楊亞飛

編輯丨喬芊

餐飲人過去一段時間之難,在近日的財報季得到集中體現,“中餐一哥”是其中焦點。

根據海底撈昨晚披露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收入167.6億元,同比下滑16.5%,並由盈轉虧,上半年淨虧損約2.6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81.7%。

這是在過去的3-5月份,海底撈平均約每7家有1家門店處於暫停堂食狀態情況下實現,也是上半年國內餐飲上市公司生存現狀的真實寫照。

“火鍋二哥”呷哺呷哺的情況相仿,上半年集團營收、利潤分別下滑29.2%、459%,肯德基、太興、百福控股、九毛九等中餐領頭羊們未有幸免,同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但海底撈的虧損,一部分是去年11月啓動的名為“啄木鳥”關店計劃的延續。為斷臂求生,僅在去年11月、12月期間,便有260家海底撈餐廳宣告永久關閉、32家餐廳停業。今年上半年,啄木鳥計劃仍在繼續,只是幅度顯著減小至期內僅關閉26家餐廳。

但啄木鳥計劃疊加疫情影響, 仍對上半年利潤起到決定性作用。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所產生的前述相關損失合計約3.08億元,超過了上半年整體淨虧損。

市場的反應已經充分體現在股價上。截至上個交易日,海底撈市值過去一年已經縮水了四成。

但這件事可能會在接下來迎來轉機。並非財報裏所説的6月份以來門店經營環比出現好轉,而是繼批量關店的啄木鳥計劃之後,海底撈新宣佈了一項名為“硬骨頭”的門店重啓計劃,用官方的説法是,內部正考慮擇機重新啓動開業原本啄木鳥計劃裏關停的部分門店。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海底撈歷年門店變化情況,36Kr繪製

換言之,在去年11月份自斷臂膀之後,半年多之後海底撈準備重新把它接回來。從啄木鳥到硬骨頭,一年之間,海底撈的心態跟隨門店規模發生了過山車般變化。

説關就關,説開就能開嗎?

去年底啄木鳥計劃的一個誕生背景是,海底撈翻枱率已經從2019年的4.8次/天,降低至2021年的3次/天,客單價也從2020年的110.1元高點,跌至2021年上半年的104.6元。

彼時海底撈對於這一批量閉店決策給出解釋是,商圈未達成熟期、新店經營不理想以及過高密度。這一切,始於海底撈2020年H2-2021年H1的激進開店,由於對疫情形勢的樂觀判斷,期間一年裏總共新增了662家門店。

從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啄木鳥計劃成效顯著,客單價、翻枱率基本止住跌勢,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客單價同比有所回升。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海底撈門店客單價及翻枱率表現,36Kr繪製

但海底撈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頗被詬病的是“一刀切”的做法。此前36氪從商場方面瞭解到,啄木鳥計劃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按照盈虧平衡標準,對水平線以下門店直接“粗暴”做關閉處理的做法。這顯然會“誤傷”一些因疫情回本週期拉長、但仍處於正常爬坡期的門店。

之所以能“任性”快速擴張,跟海底撈行業頭部地位的特殊性有關。據36氪瞭解,為了吸引客流,商場會通過類似租金減免、長租約以及裝修補貼的優惠政策方式,吸引海底撈進入,這讓因密度開店所需的短期資金壓力大幅縮小。

關店風波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宣告了擴張的終止,也讓海底撈失去了一部分商場方的信任。但時間過去半年多,“硬骨頭”門店重啓計劃的出現,一切似乎出現了緩和餘地。

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説,門店重啓並非不無可能。36氪從知情人士方面瞭解到,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支撐着海底撈的門店重啓:

其一,閉店時海底撈的門店設備封存做的比較好,在原有門店基礎上,做殺蟲清潔即可複用;其二,海底撈屬於連鎖化擴張,過去一些商場是批量入駐,且此前門店商場做了比較多的改造,為這些門店尋找替代的品牌比較困難;其三,疫情之下,商場方和其他商户需要海底撈繼續引流。

伴隨商業地產由增量轉存量運營,疊加疫情的衝擊,連鎖品牌與商場方已經不單純是甲乙方的關係,而是愈發捆綁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打臉,此前海底撈確實曾在啄木鳥計劃披露時,給自己留了一手後路,包括提到部分門店會“擇機重開”,休整週期不超過兩年。

實際的門店重啓,可能不會進展太快,相比於一年前,海底撈和商場方都會更加小心。

一方面,海底撈目前翻枱率未見明顯反彈,新的規模化擴張可能仍將放緩。按照此前海底撈新任CEO楊利娟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説,“在平均翻枱率達到或超過4次/天之前,海底撈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新店。”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海底撈翻枱率表現,圖據財報

海底撈內部對於關停門店的復開評估和籌備,也需要一段時間消化。另外,對於商場方來説,有了去年啄木鳥計劃的教訓,在物業條款上預計會更加謹慎,避免二次翻車的可能。

不過,商場方態度可能會緩和的真實原因是,這個火鍋龍頭的復甦已經在路上。

根據久謙數據中台的平台監測數據顯示,海底撈店效在今年4月份跌到谷底後,此後5-7月逐月環比出現持續反彈。其中今年七月份的店效表現,已經接近恢復到去年的同期水平。

在緩解客流壓力面前,其他問題都是小事。

堂食之外,多條腿走路

同樣是餐飲頭部,同樣面對疫情影響,海底撈沒有肯德基那麼幸運。當就餐場景從餐廳搬回家庭,快餐的影響不比火鍋那麼明顯。

從百勝中國披露的財報來看,在4、5月全國平均超過2500家門店處於暫時停業或只提供外賣和外帶服務情況下,肯德基和必勝客在Q2靠外賣挽回了一部分損失的客流,前述外賣銷售佔門店比例從去年同期的30%提升至38%。以及根據百勝中國預估,年初既定的全年淨增1000-1200家門店擴張計劃保持不變。

當人們回到家後,依然會吃火鍋,但當從圍餐文化轉成一人食後,對外賣的需求也發生明顯變化。對於海底撈來説,儘管上半年外賣業務收入提升近4成,但由於整體對營收貢獻僅為2.8%,實際的業績幫扶效果捉襟見肘。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海底撈門店圖,據東方IC

部分門店重啓,只是海底撈業績復甦的一個插曲,畢竟,不確定性因素仍存的當下,多宮格化的多元業務發展必要且迫切。

事實上,海底撈已經着手為自己尋找更多出路。此前7月,海底撈宣佈已成立“社區運營事業部”,以打通外賣、社羣、直播、線上商場等多個線上渠道。其中外賣方面,則整合了海底撈門店與外賣站的外賣業務,將運營權統一收編。

但不應對海底撈的零售化業務過於樂觀,預製菜新老品牌在上半年已經打的不可開交,品牌競爭環境不比火鍋門店更好。對於海底撈來説,線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是錦上添花,主戰場仍然在門店。

海外市場是上半年復甦的排頭兵。無論是同店平均日銷、還是同店翻枱率的反彈,均明顯優於國內市場水平。如果國內海底撈門店復甦可以期待,海外市場的表現可能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實證。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海底撈同店日銷及翻枱表現,圖據財報

海底撈的出海預計在接下來會進一步提速,包括日前已經披露,會將海外業務拆分並在聯交所單獨上市。此外,海外門店的食材本地化已經在進行當中,通過為海外業務的擴張籌措專項資金,能讓他們在海外接下來有更快速的露出。

在資金缺口面前,放開加盟體系,是近期餐飲連鎖品牌共同釋放的新信號。海底撈在這方面預計接下來也有所鬆動。據36氪瞭解,下半年海底撈或將嘗試放開部分自營子品牌的加盟業務,不過預計這將僅面向海底撈員工開放,以支持“二次創業”的形式進行探索。

中高端火鍋市場在上半年展現了優秀的抗風險能力,與海底撈客單價類似甚至更高的湊湊,上半年同店銷售額跌幅僅為呷哺呷哺主品牌的一半,且期間人均消費,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及以下,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

渠道和需求的碎片化是不可逆的,更清晰的用户畫像和菜品體系,是海底撈以及餐飲品牌共同需要考慮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6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燙手的海底撈:給商場出難題,給自己找新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