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歐洲人愛吃肉給南美自然環境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歐洲人愛吃肉與南美生態環境有什麼關係?”據《瑞士農民報》14日報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歐洲人愛吃肉的飲食習慣給南美自然環境帶來嚴重負面影響。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約為42公斤,但歐盟平均消費量卻超過65公斤。歐洲人愛食肉類,主要包括雞肉、鴨肉、豬肉和牛肉,儘管德國近年來掀起“素食熱”,但2020年人均肉類消費仍有約61公斤,捷克這一數字甚至達到80公斤。
報告認為,歐盟和英國居民愛吃肉間接導致作為畜牧業飼料的大豆消費提升——人均年消費約60公斤,其中55公斤為動物飼料。南美洲大豆產量過去幾十年已經翻了三番,從而導致當地生態環境承受重壓、破壞自然棲息地。由於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民眾也因此流離失所。
目前,全球三個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兩個在南美,分別是巴西和阿根廷。WWF認為,如果歐洲人改變飲食習慣,將顯著減輕對重要自然區域的壓力。德國去年消費的大豆中,約有96%用於生產動物飼料,只有4%用於生產植物性食品。該組織建議,若每個德國消費者每週能少消費約一斤肉類,所需大豆種植面積就可減少近300萬公頃,相當於德國勃蘭登堡州的面積。
歐盟目前正着手立法,以阻止其他國家為生產出口到歐盟的商品而破壞森林資源。但是,WWF認為,該法律草案還應將草原等生態系統也列入保護範疇,因而要求歐盟改進。德國《明鏡》週刊還警告,由於俄烏衝突,“農業大國”烏克蘭出口糧食受阻,歐洲人必須改變飲食習慣,並減少糧食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