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緊張,歐洲能源安全問題凸顯。美國及包括歐洲多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施行全面封鎖和孤立政策,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隨時可能中斷。如何確保安全穩定的能源和電力供應,防止出現大規模能源危機,成為歐洲必須考慮的問題。為此,歐盟委員會調整能源戰略,將逐步減少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並計劃在2030年前結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要在短期內尋找到足夠的替代氣源並非易事,持續攀升的能源價格也成為歐洲社會和普通家庭的沉重負擔。“補氣”已經是歐洲面臨的首要難題。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約為4800億立方米,約90%為進口。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歐盟從俄羅斯進口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佔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左右,佔歐盟天然氣消費總量的近40%。俄氣進入歐洲有4條主要管道線路:“北溪1號”管道經波羅的海到德國;亞馬爾—歐洲管道經白俄羅斯和波蘭到德國;烏克蘭的各條管道通往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波蘭;土耳其管道(藍溪和土溪)連接到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此外,還有直接向波羅的海國家和芬蘭的輸氣管道,“北溪2號”則暫停認證。
由此可見,俄羅斯能源供應對歐洲來説舉足輕重。歐洲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彌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空缺。根據歐盟委員會公佈的應急預案,主要採取3項措施:一是從美國和卡塔爾等主要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二是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加大風能和太陽能等項目投資;三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約能源消耗等。歐委會希望由此減少並節省天然氣使用量900億立方米。
理論上,歐洲可以不惜代價找到替代氣源。主要替代方法是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儲氣庫提取,以及擴大北非、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地天然氣管道輸送量等。但具體看,歐洲本地主要的天然氣供應者挪威已經滿負荷運行,管道輸氣達到每天3.9億立方米;荷蘭、英國、丹麥等生產商在短期內也無法增加產量,總之潛力都非常有限。北非管道也在高位運行,去年輸氣總量達到377億立方米。
在液化天然氣方面,幾個月來歐盟已經大幅增加進口量,今年1月份淨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0億立方米。由於歐洲需求急劇擴大,液化天然氣價格近期飆升。美國從中獲利不少,歐洲已連續3個月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最大出口市場。美國液化天然氣在歐售價比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價格要高20%至30%左右。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歐洲買家們必然爭搶有限的液化天然氣資源,這意味着歐洲天然氣成本還將上升。目前,高昂的價格已經吸引原本供應亞洲的液化天然氣流向歐洲。
庫存過低是歐盟亟待解決的另一難題。截止到1月25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歐盟27國加上英國的天然氣總儲存量為427億立方米,目前只佔庫存容量的41%,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庫存,正常情況下能夠維持67天的使用量。因此在進入夏天后,補充庫存就非常重要,否則冬天取暖用電高峯將要入不敷出。
為此,歐委會正在準備一項立法,要求成員國確保在今年9月30日之前,將天然氣平均儲存率至少提高到80%的水平。此外,為保障天然氣供應,歐盟成員國還將建立“戰略天然氣儲備”機制。數據顯示,歐盟總儲存量可以達到1170億立方米。但成員國間存儲容量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等擁有大型儲備設施的國家。歐盟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管道互聯使所有成員國都能使用存儲的天然氣,這樣可以大大緩解因局部供應緊張引發的市場恐慌。
歐洲頻頻陷入電力危機,其根源在於能源轉型期存在結構性矛盾,高度依賴進口天然氣。歐洲想要徹底擺脱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替代氣源多樣化是一個方面,繼續大力發展清潔綠色能源則是長遠之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呼籲加快綠色轉型,並上升到戰略高度來看待。歐盟要在2030年全面實施氣候法,將風能和太陽能作為歐洲主要的用能來源。屆時,歐盟國家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三番,分別新增4.8億千瓦和4.2億千瓦,每年可節省1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
此外,歐盟還將推動高排放行業轉型,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鼓勵更多地使用氫能和清潔電力。可以説,大力推廣電氣化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成為歐盟能源戰略的必然政策選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