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財聯社(深圳,記者 黃靖斯)訊,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倒計時,券商資管新業態逐漸發展成熟,行業格局正在重塑。

上半年,券商資管逐漸走出“雙降”陣痛期,41家證券公司資管業務淨收入(合併報表口徑)共計229.64億元,較去年上漲28.52%。總體來看,6家券商上半年資管淨收入超過10億元,17家淨收入不足億元。

資管淨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55.72億元)、廣發證券(48.29億元)、東方證券(18.75億元)、海通證券(18.33億元)和華泰證券(14.71億元)。和去年相比,行業集中度明顯向頭部靠攏,前五家券商上半年資管淨收入佔全行業67.84%,2020年為58.63%。

儘管收入規模有所回升,但券商資管業務佔營收比重卻連年下滑,從2018年佔比9.9%逐年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6.11%,成為“存在感”最弱的主營業務,七成券商資管淨收入佔營收比例不到5%。

上半年各券商資管子公司表現分化,業績排在第1的是東證資管,上半年營收19.70億元,淨利潤為6.65億元,淨利同比翻倍。4家子公司淨利潤不足1億元,分別是興證資管(0.46億元)、中泰資管(0.30億元)、浙商資管(0.2億元)和國盛資管(-0.22億元),其中國盛資管連續兩年未扭虧。

與此同時,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進程也在提速。上半年,共計有14家券商29只產品完成了參公大集合改造,同比增速為52.63%。

中信、廣發、東方領跑,行業集中度加劇

上半年41家證券公司資管業務淨收入共計為229.64億元,同比去年上漲28.52%;從平均數來看,今年券商資管業務平均淨收入5.60億元,同比增速為28.44%。整體來看,6家券商上半年資管淨收入超過10億元,17家不足億元。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收入規模上,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繼續領跑全行業,穩坐第1、第2寶座,中信證券資管淨收入為55.72億元,廣發證券為48.29億元;東方證券18.75億元排名第3,海通證券18.33億元緊隨其後,華泰證券14.71億元排第5。

和2020年相比,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劇,前五名券商上半年資管淨收入為155.79億元,佔全行業67.84%,而2020年該數據為58.63%。頭部券商之間亦極度分化,僅中信證券1家資管淨收入超過50億元,東方證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均不足20億元,而第1名中信證券比第3、4、5名高出約40億元。

和去年上半年相比,17家券商資管淨收入同比增長,24家券商出現縮水情況。進步最顯著的是排名墊底的西部證券,同比增速為85.92%,上半年資管淨收入剛剛突破千萬。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上半年資管淨收入同比分別提升69.36%、69.05%,在增速上不分伯仲。增速超過50%的券商還有東方證券(68.32%)、興業證券(62.96%)和中金公司(62%)。

退步最明顯的是太平洋證券,同比下滑67.48%,下滑超過50%的還有南京證券和東興證券,同比分別下滑61.92%和50.12%;下滑超過30%的還包括華林證券(-41.42%)、光大證券(-34.34%)、華西證券(-34.34%)、天風證券(-32.45%)、國海證券(-31.43%)。另外,華泰證券同比下滑6.69%,是前五中唯一增速下滑的券商。

從排名變化看,十強座次穩固,對比2020年,名次發生較大變化的是中金公司和光大證券,中金公司從第14躍升至第7,是名次進步最大的券商;而光大證券則掉出前10,排在第13名。名次提升較大的券商還有華安證券(+6名)、興業證券(+6名)和財達證券(+4名);名次退步較明顯的是太平洋證券、國海證券和光大證券,太平洋證券直降10名,從25名降至35名。

資管對營收貢獻度連年下滑

資管新規降槓桿、去通道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佔營收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8年佔比9.9%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6.11%,成為“存在感”最弱的主營業務,而2018年貢獻度最小的是信用業務。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具體而言,41家券商中,資管淨收入佔營收比重超過20%(含)的有3家,比重在15(含)-20%之間的有2家,10%(含)-15%之間的有3家,在5%(含)-10%之間的同樣只有3家。

大多數券商資管淨收入佔營收比例不到5%,有30家,佔比超七成。4家券商上半年資管收入佔營收比重尚不足1%,包括南京證券(0.80%)、中原證券(0.74%)、西南證券(0.67%)和西部證券(0.35%)。

來看具體情況,上半年資管業務淨收入佔營收比重超過20%的有第一創業(29.30%)、廣發證券(26.82%)和中銀證券(22.62%);財通證券(19.04%)、天風證券(17.51%)、中信證券(14.77%)、東方證券(14.12%)和華安證券(12.38%)資管淨收入佔比均超過10%。

41家券商中,第一創業資管業務淨收入佔營收比例最高,接近三成。此前,第一創業曾明確提出“成為有固收特色的、以資產管理業務為核心的證券公司”戰略目標,上半年資管業務已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業務。在但從資管規模上看,第一創業上半年的表現卻不夠理想,截至6月30日,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為653.70億元,較2020年末減少68.25億元,降幅接近10%。

作為頭部券商,廣發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優勢突出,上半年淨收入排名行業第二,對營收的貢獻率同樣接近三成。截至6月末,廣發資管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和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淨值規模較2020年末分別上升20.67%、2.21%和下降29.14%,合計規模較2020年末上升8.90%。

資管業務淨收入佔營收比重大於20%的還有中銀證券,截至6月末,中銀證券受託客户資產規模5503億元,市場排名第3,較2020年末提升2名。其中主動管理規模2729億元,佔比50%。根據證券業協會口徑,上半年中銀證券實現受託客户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3.55億元,繼續位居行業前列。

上半年哪家券商資管最吸金

13家券商在半年報中透露了資管子公司上半年的營收情況。營收方面,除光證資管未披露,12家資管子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達到78.1億元,同比增速為6.65%。其中,營收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3家,比去年上半年減少 1家,減少的是華泰資管。值得注意的是,尚有國盛資管1家上半年營收不過億。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東證資管上半年營收為19.7億元,取代華泰資管排在行業第1。國君資管上半年營收為12.01億元排第2;排在第3的是海通資管,營收為10億元;華泰資管上半年營收為9.6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3億元。營收超過5億元的還包括,財通資管(6.34億元)、廣發資管(6.25億元)和招商資管(6.15億元)。

從增速看,有6家資管子公司營收同比增加,6家同比縮水。東證資管同比增速高達64.17%,也是12家資管子公司當中唯一一家增速超過50%的公司。增速排在第二至第五的分別是國君資管(19.50%)、中泰資管(15.66%)、長江資管(14.44%)和興證資管(5.51%)。

和去年相比,營收下滑最明顯的是國盛資管,同比下滑43.48%。此外,還有廣發資管(-26.38%)、華泰資管(-25.73%)、浙商資管(-24.23%)3家營收下滑超過20%,華泰資管名次從去年上半年的第1滑落至今年的第4,浙商證券從第8降為第10。

再來看各家淨利潤情況,上半年13家資管子公司共計實現淨利潤32.9億元,比去年同期微降1.56%。總體來看,上半年淨利潤超過5億元的券商資管達到3家,去年僅2家,今年新增的是東證資管。

賺錢能力上,各家分化同樣明顯。排在第1的是東證資管,上半年淨利潤為6.65億元,增速同比翻倍。截至6月末,東證資管受託資產管理總規模為3525.88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602.03億元;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上半年,東證資管受託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行業排名第1位。

海通資管5.55億元排第二,第三至第五的依次是華泰資管(5.22億元)、國君資管(3.78億元)、招商資管(3.73億元)。此外還有4家淨利潤不足1億元,分別是興證資管(0.46億元)、中泰資管(0.30億元)和浙商資管(0.20億元);而國盛資管連續兩年未扭虧,上半年虧損0.22億元。

增速方面,東證資管上半年淨利潤增速同比高達100.30%,名次也從去年的第6躍升至今年的第1。增速排在第2的是長江資管,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提升28.05%;財通證券排第三,同比增速為9.90%。淨利潤下滑最明顯的是浙商資管,同比下滑74.36%,下滑幅度較大的還有廣發資管(-37.77%)、光證資管(-27.18%)、興證資管(-24.59%)和華泰資管(-19.29%)。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節奏加快

今年來各券商推進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進程步履加快。上半年,共計有14家券商29只產品完成了參公大集合改造,同比增速為52.63%。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其中東證資管有8只產品完成公募化改造位居行業第一,佔總數27.59%,接近三成。其次是光大資管和中信證券,各完成3只參公大集合產品;海通資管、華安證券、申萬宏源和信達證券各有2只參公大集合;安信資管、東海證券、方正證券、廣發資管、國海證券、國君資管和平安證券則各收穫1只。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行業累計共有76只大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改造數量居前的分別是光大資管(12只)、中信證券(11只)、東證資管(10只)、中金公司(7只)廣發資管(7只)和國君資管(7只)。

光證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率居行業首位,截至6月末,公司累計共有14只大集合產品已獲監管批覆。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光大證券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4.3%,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進一步提升,海通證券非銀團隊認為,公司資管業務收入負增長主要原因為公募化改造進度較快、上年部分產品業績報酬基數較高等。

東正資管公募化改造速度同樣領先行業,目前已完成10只參公改造產品。公司此前曾表示,上半年擬轉型為公募基金的大集合已全部獲得證監會准予變更註冊的批覆,半年報中也提到將繼續大力發展公募業務,完成所有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工作。

今年來中信證券資管業務動作不少,除了先後完成3只公募大集合改造外,公司在2月宣佈,將出資不超過30 億元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8月16日,中信證券對2月底發佈的配股預案進行了修訂,明確“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的具體情況,包括通過多元化方式向籌備設立後的中信資管和中信期貨提供資金支持。對於下半年,中信證券表示,將持續推進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和營銷,做好資管子公司設立籌備工作。

加快公募化改造的不只是頭部券商。最新消息顯示,9月2日,第一創業首隻大集合產品正式生效,改造後其旗下“創金季享收益”更名為“第一創業創享”。此前,證監會於8月3日簽發准予“創金季享收益”進行合同變更。

9月1日,興證資管又一隻公募化大集合產品“興證資管金麒麟消費升級混合”在興業證券渠道開始銷售,標誌着興證資管在大集合公募化的征程上再下一城。同時,興證資管也表示在積極地為申請公募牌照做準備。

6月7日,國海證券、東海證券的兩隻大集合產品“國海六個月滾動持有A”、“東海證券海睿進取A”完成公募化改造。這兩隻產品均是國海證券、東海證券旗下的首隻參照公募基金運作的大集合產品。

此外,國海證券今年第2只大集合公募化資管產品“國海證券量化優選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於8月23日起開放申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48 字。

轉載請註明: 對營收貢獻連年下降,上半年券商資管淨收入中信、廣發、東方領跑,29只大集合產品完成公募改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