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暴跌的創新藥活過來了?華蓋資本許小林:藥品商業化階段內卷問題嚴重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杜蘇敏

“生物醫藥行業的春天應該是來了。”

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許小林如是説,隨後,他向時代週報回憶起了剛剛過去的寒冬——2021年6月,港股醫藥板塊暴跌,隨後A股相關醫藥板塊估值也進行了大幅調整。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6月份之後,醫藥行業經歷了連續7個月的下跌,一直持續到2022年春節之前。其中,港股醫藥板塊從最高點回撤的幅度超過50%,A股醫藥板塊亦回撤超35%。

“2022年,資本市場對於醫藥行業的配資降到了最低位。到了今年一季度,二級市場的資金開始不斷地增加持倉。”近日,時代週報記者在第七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期間與許小林進行了對話。他指出,過去一年經歷了這麼大的調整,市場馬上覆蘇很困難,需要有一個出清的過程。許小林強調,“短時間內,市場不太可能出現報復性的反彈,而是一個相對較慢的迴歸。但行業迴歸到正常態勢,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好的創業者和投資標的是復甦前提

2022年,生物醫藥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受新冠疫情、醫藥政策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更加謹慎,整個行業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創新藥企的股價多數跌幅較大。

《2022年度中國生物醫藥投融資藍皮書》(下稱“藍皮書”)顯示,2022年,二級市場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融資熱度下降,總計57家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在A股和港股完成IPO,美股無企業成功上市。其中A股上市49家、H股8家,分別募資749億元人民幣和36.38億港元。

藍皮書指出,相比2021年89家企業成功上市並累計獲得約1400億元人民幣的總募集金額,2022年在IPO企業數量和融資總額上均出現較大下降,降幅分別為36%和44%。

估值暴跌的創新藥活過來了?華蓋資本許小林:藥品商業化階段內卷問題嚴重

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許小林 圖源: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

在許小林看來,短時間內,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可能會受二級市場熱度的影響,但總體來説,中國市場的資金量從來不缺。在這樣的情況下,隨着信心的恢復以及資金的注入,整個行業應該能很快恢復到它應該有的樣子。“當市場資金活躍度起來後,整個行業的復甦是遲早的事,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好的創業者和投資標的。”

藥品研發同質化現象突出

創新藥企的商業化問題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對很多中國創新藥企業來説,商業化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商業化階段,內卷情況可能更嚴重,或許一點都不比在前沿研發領域的內卷情況要好,這個是我觀察到的現象。”許小林稱,未來平台型公司遇到的困難,面臨的商業環境和挑戰會越來越大。很多創新型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在佈局生產和商業化的角度需要很慎重,可能需要和一些Big pharma(大型製藥企業)合作。

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商業化,這是創新藥必走的三步流程。許小林指出,有些Biotech的創始人是研發出身,走到生產環節就已經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到了商業化階段,挑戰則更多。

“以5年前憑藉PD-1跑出來的幾家生物科技企業為例,這些企業銷售團隊的搭建和培養,與傳統Big pharma不同,前者銷售團隊可能並不能直接上手,需要一個重新培養的過程。”他指出,“因此雖然有一些重磅產品的商業化,收入在增長,但銷售費用可能在更大幅度地增長。從利潤的角度看,其實並未反映產品的重磅性。”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蓬勃發展,但藥品研發同質化現象亦日漸突出。許小林指出,研發上同靶向內卷的情況並不是今年才發生,而是過去三五年一直存在的問題。

“整個醫藥的研發從初心出發,就應該是解決臨牀需求,但是現在有些研發不全是為了解決臨牀需求市場總是會教育所有人。”許小林稱,在資本熱潮的推動下,個別企業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眼下,生物醫藥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從藥企的BP(商業計劃書)中便可窺見一斑。

“過去我們看到很多創業企業的BP可能有十幾條管線,現在他們可能説自己只做一個產品,還有兩三個管線在投入,但很慎重,時間表也變得非常合理。”許小林強調,未來不會像以前一樣,只有最優秀、最頭部、最有價值的生物科技公司才能成功跑出。

“經過從熱到冷的過程,市場會越來越理性。”許小林稱。

(實習生許堅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估值暴跌的創新藥活過來了?華蓋資本許小林:藥品商業化階段內卷問題嚴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