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輕易下定的決心”——一家沿海企業生產線內遷的啓示

新華社南昌10月15日電(記者程迪)在江西省萬年縣豐收工業園內,江西百思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6棟廠房剛封頂,公司位於蘇州、東莞的5條生產線將於12月份全部遷到萬年。對於公司董事長鄧平華來説,將企業生產線從沿海全部遷往內地,“這不是輕易下定的決心”。

“我們投資落户十分謹慎,因為一投就是幾千萬元乃至上億元。”鄧平華説,公司當初選擇在萬年投資落户時獲得2000多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這筆資金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如今,我們將把生產線全部遷過來!”鄧平華説,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產3000萬套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年產值5億元。

鄧平華的情況並非個例。今年以來,江西萬年縣項目建設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前8個月,全縣新簽約項目65個,開工項目45個,其中有許多企業來自沿海地區。據萬年縣商務局統計,截至9月中旬,當地還有23家企業在等地入駐。

這個中部傳統農業縣,緣何成為一些企業家眼中的投資熱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當地政府的誠意堅定了許多企業投資落户的決心。

“萬年充分發揮財政和金融槓桿作用,推出‘金融+招商’模式,目前已引進多家金融企業,在招高新技術項目上起了重要作用。”萬年縣縣委書記吳樹儉説,以江西百思利科技有限公司為例,產業發展基金帶動公司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當年見效。

同時,萬年縣建立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要求商務、財政、司法等17家重點涉企責任單位圍繞幹部作風、公開承諾兑現、辦事流程等定期自查自糾,對於整改不到位的將啓動約談、追責機制。

企業紛至沓來,還源自當地政府“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

萬年縣商務局局長柴繼紅説,除安監、環保等部門外,其他部門到企業實行“派單檢查制”,沒有特殊原因,每個月的1日至29日都是企業的“寧靜日”。

萬年縣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搭建博士後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層次科技創新平台,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其中採用產學研用模式投資成立的江西省萬年中南環保產業協同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於環保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工程應用。

“在政府牽線搭橋下,我們開展重金屬污染減排、清潔生產技術以及污染物在線實時監測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公司負責人柴喜林説,公司已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累計實現營收超過1億元。

栽好“梧桐樹”,引來“羣鳳棲”。萬年縣工信局局長李賢紅説,今年縣裏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總數達49家。目前,全縣已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5%。

吳樹儉説,當地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創新,讓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萬年縣的競爭力、軟實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5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不是輕易下定的決心”——一家沿海企業生產線內遷的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