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馬甲,就可以改頭換命了嗎?
背靠大樹好乘涼,這説的就是小康股份,不,現在已經不叫小康股份了,只是,這棵大樹能一直有用嗎?
7月11日,小康股份發佈公告,擬將公司中文名稱由“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小康股份”變更為“賽力斯”,公司證券代碼“601127”保持不變。
值得關注的是,“小康股份”這一企業名稱已使用了長達15年,而賽力斯這個名字本為小康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產品品牌名稱,賽力斯汽車在近期實現了相當亮眼的銷量。
對於此次更名,小康股份表示是為了便於投資者準確理解當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稱與業務及戰略規劃相匹配,統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
而當一家企業決定更名之時,往往體現了這家公司整體戰略已出現了重大轉變。這也充分預示着,公司未來的戰略重點,將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對於小康股份更名這一招,可把市場投資者整懵了,有投資者調侃道,“強烈建議小康改名叫特力斯。讓特斯拉無路可走”,還有投資者表示,“這公司要改名‘賽力斯’,怎麼感覺有股‘洋’味?”
靠“改名”嚐到甜頭
其實,這並不是小康股份第一份改名了。
在叫小康股份之前,小康股份其實是叫渝安集團的。
成立於1986年的小康股份,最初名為“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後來改制並更名為“渝安集團”。
2003年6月,渝安集團與東風公司合資成立“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進軍整車製造領域。之後生產的東風小康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度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並稱中國微車三巨頭。
藉着東風小康的大好勢頭,2007年,渝安集團改名為“重慶小康汽車集團”,2011年再次改名為“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之後的賽力斯,作為小康股份旗下重點佈局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創立於2017年6月。而事實上,小康股份的子公司賽力斯正式改名也才不到兩個月。
對於小康股份而言,似乎是什麼車賣得好,公司就按照車型名稱命名。
如今,歷史再次重演了。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小康改名的舉動,一定程度上在迎合資本市場概念。
要知道,近一年來,在“華為概念”的加持下,在汽車產業中寂寂無名的小康股份,迅速成為汽車資本市場板塊裏的一匹黑馬,股價累計漲幅超過900%。
抱緊華為“大腿”
實際上,小康股份更名“賽力斯”背後,是要緊緊抱住華為的大腿。
早在2019年4月,小康股份就發佈了賽力斯SF5,有純電動和增程式兩個版本,不過,彼時在車圈內並沒有引起太大關注。2020年賽力斯累計銷量僅為一千餘輛,2021年1-2月的累計銷量僅有179輛。
由於在新能源車領域的鉅額投入和微弱的回報,截至2020年末,以前還能盈利上億的小康股份出現鉅額虧損,當年共計虧損22.34億元。資本市場也給出了負面反饋,從賽力斯SF5發佈到交付,小康股份股價下跌超過40%。
小康股份意識到,僅憑自身很難在新能源車領域成就一番事業,所以轉身奔向了華為的懷抱。
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與華為達成合作關係。
在華為的加持下,小康股份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首先,即便首款車賽力斯SF5,2021年全年只賣了8000多輛,但是這已經是小康股份2020年SF5銷量的10倍。
其次,資本市場,小康股份股價迎來猛漲。
在二級市場上,2021年之前,小康股份股價平平,可以用“橫蕩”形容。自與華為合作造成後,小康股份股價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2022年6月28日,最高漲至90.50元。截至2022年7月18日收盤,小康股份最新股價為75.2元,最新總市值1126億元。
無論是銷量還是股價,小康股份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此外,與華為合作造車的這兩年時間,張興海家族的財富也是大漲幾百億。胡潤百富榜數據顯示,2020年,張興海家族財富為29億,2021年漲至220億。
與華為合作造車,能讓財富暴漲,幹嘛不抱緊大腿啊。
隨後,小康股份與華為的合作深入,雙方共同參與設計的問界M5在去年底亮相,今年3月開始陸續交付。
而在7月4日舉辦的AITO問界M7發佈會後四個小時內,新車訂單已突破兩萬,72小時訂單量已超過6萬輛。
小康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能力,正在獲得市場的認可。
能一直背靠大樹嗎?
自從小康和華為合作之後,有關“賽力斯是華為的代工廠”以及“賽力斯把靈魂交給了華為”的説法在業內廣為流傳。
而小康股份自然不想成為代工廠,小康股份有造車經驗和底子,自己又花了那麼多錢和時間精力研究新能源車,如果只是成為代工廠,哪能賺多少錢啊!因此,小康股東多次對外表示,“我們以前和現在都不做代工廠,更不是代工廠,小康和華為開創的是聯合業務深度跨界合作新模式”。
但事實上,外界並不買賬,因為對於小康股份來説,想要完全主導,降低華為參與度的可能性很小,而隨着華為宣佈造車的聲音越來越大,小康股份成為代工廠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
此外,華為參與合作造車的企業可不止小康股份一家,還有北汽藍谷、長安汽車等。而且華為和兩家車企也推出了極狐阿爾法S、阿維塔11等。
由此可以看見,小康股份對於華為來説,離“捨我其誰“的地步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更何況,小康股份自身在新能源車領域並沒有太多競爭優勢,與“蔚小理“、比亞迪相比差距太大。自己曾經就有不成功的經驗。
而在搭上華為這班車後,小康股份再次品嚐到了鉅虧的滋味。7月14日,小康股份披露,2022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虧16億-17.5億元。
其實,從2020年開始,小康股份在新能源車領域大幹快上,公司虧損急劇擴大,近兩年半加起來已經虧掉約64億元。
在種種條件不行的情況中,無奈之下,緊抱華為大腿,這對於小康股份而言,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吧。
小康股份將華為視為救命稻草,然而,華為需要的遠不是小康股份一家。而失去了華為的賽力斯,還會受到資本市場的喜愛嗎?
本文源自雲掌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