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舉辦的2021年業績發佈會上,該所行政總裁歐冠升透露,香港交易所已經和香港證監會開始研究未有收入的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的可能。
同時,歐冠升表示,他極為看好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空間。他認為,未來十年間,內地資本市場的規模有望由現在的大約30萬億美元增至逾100萬億美元。
吹響改革新號角
關於香港交易所新一輪的上市改革,在2月23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一次發言中顯露端倪。他提到,在市場發展方面,考慮到一些從事先進技術且具規模的科技企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但卻未有盈利和業績支持,香港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正檢視主板的上市規則,研究在充分顧及相關風險的情況下修訂上市條件配合有關融資需求。
對此,歐冠升在24日的業績發佈會上證實了此事。歐冠升表示:“有些大型高科技公司非常注重研發和新科技,它們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收入或盈利不符合現在的上市要求,我們在研究能否修改上市規則,允許這樣的公司來香港上市。如果要修改上市規則,一定會依照既定的程序諮詢市場。”
自2018年的上市改革以來,香港交易所在吸引新上市公司方面取得了極為優異的成績。2021年,新上市公司共98家,融資額達3314億港元。其中,有59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包括31家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等。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交易所新一輪的上市改革其實在今年年初就已蓄勢待發。今年1月,香港交易所正式實施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截至目前,香港交易所已收到了7家SPAC的相關申請書。
迎接中概股迴歸
香港交易所特別提到,目前準備來港上市的公司絡繹不絕,尤其是來自“新經濟”領域的公司和中概股來港上市的申請較多。對此,歐冠升指出,新股市場勢頭強勁,主要源自擬迴流上市的中資公司的需求,以及推出適用於SPAC及海外發行人的新上市制度。
陳茂波在23日提到,內地經濟持續發展,企業融資需求龐大。然而在海外市場上市須面對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增加,已有不少中概股選擇迴流。相關方面已為此做好準備,包括容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屬非創新產業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這些措施將有利於進一步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豐富市場選擇,增加市場流動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資平台的競爭力。
對於2021年下半年新股上市有所放緩的問題,歐冠升表示:“這個情形在2021年底發生,在2022年初也在持續,公司申請IPO的數目依然較大,在1月底有150家,到目前有160家在等待。現在面對波動的市場環境,估值也調整了,將會有一些衝擊,到了未來某個時間段後將有所改變。”
此外,歐冠升坦言,他極為看好內地資本市場在未來的發展和香港交易所的潛在機會。“未來十年間,內地資本市場規模有望由現在的大約30萬億美元增至超過100萬億美元。外資對中國經濟及資本市場的參與預計也會增加,增加速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們認為香港交易所在亞洲以至全球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上,將扮演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