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1月15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央行資金投放有望祭出組合拳 “麻辣粉”先上 節前資金面寬鬆幾無懸念 

  1月15日,按照慣例,2021年第一碗“麻辣粉”(MLF,中期借貸便利)將上桌。相比最近高頻低量逆回購操作釋放的微妙信號,市場更期待從這次MLF操作中進一步獲取春節前央行流動性調控策略的訊息。

  房貸降消費貸增 信貸投放結構料優化 

  展望2021年銀行信貸投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導下,銀行信貸結構料優化,信貸資源將加速流向普惠金融、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預計房地產貸款增速將回落。

  深圳10萬人領取紅包 銀行打響數字人民幣用户“爭奪戰” 

  1月14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有大行日前已開始在深圳向公眾推出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申請服務,預計數字人民幣測試範圍會逐漸擴大。

  南向資金大舉流入 基金機構緊盯港股

  受到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0年港股表現較為平淡。不過,在經歷持續低迷後,港股市場的相對估值優勢凸顯,2021年以來走出了強勢行情。從南向資金的淨買入情況來看,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大規模吸金。

  上海證券報

  2020年貿易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創新高 我國成全球唯一實現外貿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我國外貿逆勢增長、成績斐然。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過去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註冊制下更加不容披露文件粗製濫造 監管部門或將對保薦機構實行“評分”模式

  記者近日獲悉,由於信息披露質量不高、中介機構履職不到位等問題,已有多家保薦機構收到深交所的監管關注函,另有兩家擬IPO公司及其保薦代表人被深交所書面警示。

  A股成交額連續9日超萬億元 大市值龍頭博弈加劇

  滬深兩市連續9個交易日超萬億元的成交金額中,超半數集中在市值前10%的龍頭股上,且這一趨勢還在強化。“決戰紫禁之巔”,或許可以概括當下市場的特徵。

  41家新三板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 六成盈利超5000萬元 

  除了翰博高新,截至1月14日,還有40家新三板公司披露了2020年業績預告。其中預增9家。2020年淨利潤預計超5000萬元的有25家,佔比61%。

  證券時報

  32萬億!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創歷史新高

  1月14日,海關總署公佈了2020年全年進出口情況。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A股連續9個交易日破萬億 “藍籌股泡沫論”引熱議 

  自開年以來連續大漲的A股,昨日啓動高位盤整模式,全天弱勢震盪,尾盤跌幅擴大。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91%,深證成指跌1.92%,創業板指跌1.31%,兩市全天成交超1.1萬億元,連續第九個交易日破萬億。

  原材料價格承壓 家電行業迎漲價潮 

  春節臨近,本是家電產品集中打折促銷季,彩電、空調等家電卻悄然漲價了。業內人士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家電業包括人力、材料等在內的各項成本都在上升。

  要防範類借殼上市 

  隨着註冊制改革持續推進、面值退市邁向常態化,借殼上市已進入冷凍期,據統計,2020年僅6家企業完成借殼上市。這是一個可喜變化,但仍應進一步嚴格規範借殼上市行為。

  證券日報

  開年178只公募基金髮“紅包”近172億元 6只權益類產品分紅比例超20% 

  據數據顯示,按權益登記日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月14日已有178只公募基金分紅(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累計分紅金額達到171.89億元,同比大增82%。

  目前11家A股公司股票面值不足1元 3家公司總市值低於4億元  

  據數據,按1月14日的收盤價來看,4150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已經暫停上市的公司外,股票面值低於2元的有92家,其中滬市主板43家、深市主板15家、中小板32家、創業板2家;股票面值低於1元的有11家。

  註冊制下A股IPO已有“千企申報” 創業板僅用時半年多貢獻543家 

  自去年6月22日創業板註冊制開始受理首批企業以來,截至1月14日,註冊制維度下的A股IPO已有“千企申報”。其中,創業板僅用時半年多,就累計受理54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

  央行表態打破利率“地板” 專家建議優化LPR報價加點機制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在央行網站的“政策研究”欄目發表了題為《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署名文章。孫國峯在文中指出,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報

  一張社保卡 實惠送萬家

  近年來,四川探索實行將所有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通過社保卡“一卡通”發放,羣眾得以便捷地領取各項補貼。財政補貼“一卡通”發放,實現了對補貼資金的陽光發放和陽光監管,讓補貼項目更精準、補貼資金管理更清楚、補貼政策更惠民。

  21世紀經濟報道

  A股驚現冰火兩重天:“回購潮”再起 機構急尋“業績兑現”低估值窪地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發佈股份回購方案或股份回購進展公告的上市公司已經突破百家。作為A股市場較為常見的股價維穩舉措,除特殊風險性事件外,股份回購往往伴隨着公司股價的進一步提升。

  2020重點城市“落户大戰”:11城政策修改 重點城市各出奇謀 

  據統計後發現,2020年以來,四大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中,至少有11城針對户籍政策進行了修改,基本都是放寬落户條件。

  經濟參考報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2021年穩投資路線圖浮現 

  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項目迎來密集開工,2021年穩投資紮實起步。業內專家指出,“十四五”開局之年,確保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意義重大。

  機構預測:2020年經濟逐季回升 四季度GDP增速約6.2% 

  國家統計局將於近日公佈2020年12月及四季度主要宏觀經濟數據。機構預測,隨着供需兩端持續回暖,經濟復甦態勢延續,12月工業生產將保持恢復態勢,消費不斷改善,製造業投資加快修復。

  第一財經日報

  開年房貸額度偏緊 銀行信貸結構將調整 

  “房貸額度相對來説較緊,目前申請貸款基本都需要排隊。”這是近期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多位銀行業人士時聽到的最高頻次的回答。而此時恰恰距離房貸新規發佈半個月左右,原本要衝刺“開門紅”的銀行不得不控制涉房類貸款的投放,轉而兼顧發力其他領域的信貸業務。

  機構抱團 高價可轉債居然超過3100元 

  “債中茅台”再次刷新了市場對於轉債價格上限的想象力。2021年1月13日盤中,英科轉債(123029.SZ)首次突破3000元大關,刷新歷史高點。1月14日,英科轉債再創歷史新高,盤中最高上攻至3120.019元,收盤更是首次站在3000元上方。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8 字。

轉載請註明: 1月15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