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四方面深化金融業開放

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第三屆進博會舉行的金融合作論壇上表示,擴大開放是中國經濟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實現高水平開放、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作出重要的努力。新形勢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加快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深化金融業開放要從四方面入手。

在談到金融開放的成果時,陳雨露講到,一方面,過去兩年中國集中宣佈了50餘條金融業開放措施。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人身險等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持續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更多的外資機構正在有序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新格局。今年前9個月,外資累計增持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超過7000億元。近期,富時羅素宣佈擬將中國國債納入其世界國債指數,顯示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人民幣正在成為更好的國際儲備貨幣。目前,人民幣已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和官方外匯儲備貨幣,全球70多家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儲備。截至6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的人民幣金融資產餘額超過7萬億元。隨着中國金融服務業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拓展,未來人民幣將更好地為國際貿易和投融資合作服務。

陳雨露指出,新形勢下,深化金融業開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繼續對標國際高水平,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市場化意味着金融業開放要順應市場需求,尊重市場規律,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競爭環境。法治化意味着要加強頂層設計,全面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並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國際化意味着開放程度和模式要向國際高水平看齊,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制度建設與國際慣例接軌。他強調,在擴大開放的同時,要更加註重金融風險防控,儘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使監管能力和開放水平相適應。

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是市場驅動、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陳雨露指出,新形勢下,人民幣國際化要進一步堅持市場主導,逐步解除政策限制、順其自然。金融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對本幣使用的支持體系,不斷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基礎設施,更好發揮貨幣互換的作用,加快境內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為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人民幣自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以來,已被正式賦予全球公共物品屬性。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將增加儲備貨幣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平衡和穩定。

三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優化和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陳雨露表示,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業開放不僅有利於自身競爭力和效率的提升,也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的提升。當前,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佈局面臨深刻調整。金融業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緊貼企業生產經營需求,支持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助力世界經濟儘快復甦。

四是繼續加強“一帶一路”沿線投融資合作。陳雨露指出,“我們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完善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發揮金融業開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作用,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通過推動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動員更多長期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促進本幣的使用降低匯率風險和期限錯配,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融通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9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四方面深化金融業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