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商業的2021年開春戰局依然帶着一絲寒意,線下消費場景限制以及線上加速滲透,使得一季度商業整體業績並不會出現太大的爆發,大部分相對2019年只是微漲,相對2020年意義並不是太大。
利空在於必需消費品被線上滲透,加速線上化,抑制了原有超市進攻節奏。銷售方向未及時向可選消費品調整,引發超市兩頭不沾邊,部分超市在一季度業績會顯現出來。核心還是超市攻擊策略凌亂,在應對外界變化時,靠傳統套路想一直吃下去,出現以不變應萬變的鴕鳥策略。
利好在於線下場景約束逐步放開,中國疫苗接種率不斷抬升的情況下,消費者活動半徑會被有效打開,體驗類商業迎來快速發展階段,下半年場景約束有望全面放開。
國內消費一直受到壓制,從春節檔以及清明檔來看,只要一有出口,就集中爆發。這點在院線票房表現最為明顯。消費常態化會逐步成為市場主流,積壓的消費力也將在擇機加速釋放,行業悲觀轉樂觀也就差一個契機。
渠道端這些年經歷了飛速的迭代,新零售、社區團購等各類渠道層出不窮,使得中國從渠道較為落後地區變為世界領先樣本。消費端受眾變化則更快,各種稀奇古怪的消費理念井噴。商品端卻成為行業的掣肘,無法有效跟上渠道端、消費端的步伐,使得行業發展速度受到限制。
擠進國潮新品賽道的廠家因為稀缺性,幾乎都受到市場不同程度追捧。超市把國潮新品迭代率作為核心指標,購物中心以能夠引進首家國潮新品店作為江湖地位的體現。這背後實際是消費者對國潮新品的追捧,倒逼渠道端加速商品迭代。國潮新品享受的市場紅利地位極為明顯。
在經歷2020年一年沒什麼上新的時間,2021年新品迭代會出現一定的小高潮,商品端短板會得到一定的填補。像飲料端出現“醜水”等新興產品開始衝進市場。
商品端不願意進化的商品,因為對消費者價值性不大,對渠道端價值也就不會太大,會受到超市自有品牌的替代。渠道端原本最不願意乾的就是自有品牌,過於傷神,只想賺點渠道利潤。可惜商品端不給力,渠道端只能做自有品牌切商品端的利潤。
這些年自有品牌呈現加速發展狀態,很大部分是因為商品端給的機會,畢竟大部分自有品牌真的不咋地。自有品牌佔比突破5個點後,會呈現加速狀態,既為消費者省錢,又給渠道商帶來更高毛利。
市場沿襲:必選消費品→可選消費品→消費服務業,逐步復甦走向
中國消費力經過一年沉澱,居民可支配收入會進一步增加。從PMI走勢來看,企業信心度不斷提振,呈現跑步進場狀態,有望進一步提拉就業率。居民消費力及消費信心不斷增強。
假如像鍾南山所説,6月份中國疫苗接種率達到40%,則三季度消費服務業有望直接高開高走。影院等業態將直接在暑期檔爆發。
消費服務業的快速啓動又有機會進一步拉動其它業態共振。國內零售業態喜歡單兵作戰,對於業態融合並不是太關注,沒有利用好資源,實現借力。每個業態都會有其強勢階段和弱勢階段,需要揚長避短。
以超市為例,現階段喜歡依靠硬件裝修投入引流,如果是街店獨立引流也就算了。這種門檻很低,只要競爭對手跟進投入,裝修是就容易被拉平的。如果是購物中心店,業態融合集力才是核心。
超市的模式一直強調賣貨功能,不注重融合體驗。極端情況下,居然有在尿布旁邊放啤酒,據説可以促進連帶銷售,簡直是駭人聽聞。這種不尊重消費者的陳列行為,還被廣為傳頌,可以想象經營方與消費者的距離有多麼遙遠。
超內商品融合、超內超外融合、超市與購物中心融合都需要進行重新升級解構。去年,超外就受到重創,很多超市單純依靠流量換租金的模式被打趴,外租區大面積撤櫃。就算今年超市回血,外租區想要恢復生機也是明年的事了。單純的租賃關係,缺乏有效融合,難以共同抵禦寒冬。
而超市與購物中心融合放大倍數更大,購物中心店與街店如果沒有差異,就沒有必要租購物中心的場所。不同業態復甦節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紅利,可以選擇結盟共振。消費服務業迎來快速上升期時,超市等業態要主動抱大腿,進行資源整合,獲取入駐購物中心的溢價紅利。
商品端的國潮新品或是自有品牌,到消費場景限制的逐步放開,再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信心提振,商業復甦態勢已然形成。歷經寒冬後,爆發臨界點即將出現。一季度可能並不那麼好看,下半年的強勢增長卻是可以預期的,市場已經到了迎接紅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