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以內循環為主,不是內卷、躺平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夏子軒

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不是“內卷”“躺平”,而是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是要形成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12月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在廣州開幕,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奇帆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並提出了上述觀點。

他分析指出,我國經濟將從高度依賴外循環國際市場轉向更多依賴內循環國內市場、依賴國內經濟循環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黃奇帆認為,這是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實際需要出發,着眼於實現下一個百年目標而提出的重大戰略。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在2006年時達到新高度,為64%。進入新時代後,外貿依存度通過調整,開始逐漸下降。201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佔GDP總量比重下降至32%,2020年進一步降低到31.5%。”黃奇帆説。

他還指出,未來隨着中等收入人羣進一步增加,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過去靠國際市場外循環來拉動中國經濟的格局將逐步轉變,轉為由我國自身超大規模市場的多層次、多樣性的消費牽引內循環、促進雙循環的新格局。外貿依存度將逐步降到25%左右,經濟運行將更多地依賴內循環和國內市場,國民經濟將更加健康高效。

黃奇帆:以內循環為主,不是內卷、躺平

(圖片來源/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官方)

此外,黃奇帆認為,內循環驅動下拼的是要素的配置效率,需要有深層次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轉向內循環為主,不僅意味着要進一步打通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環節的梗阻,形成更加暢通的經濟循環,還要通過推進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和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為着力點提升全要素生產力。”黃奇帆解釋。

在內循環和共同富裕政策推動下,黃奇帆表示,未來人均可支配收入對GDP的佔比將有較大幅度地提升。

在黃奇帆看來,目前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為42%左右,比重較低,到2030年預計比重將上升到50%。隨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預計到2035年,現在4億中等收入羣體將增加到8億人,6億的低收入羣體將減半,內需消費能力將大大提高,內循環第一動力將更加強勁,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高質量地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7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奇帆:以內循環為主,不是內卷、躺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