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近期大宗商品供需兩旺的消息。《中國證券報》文章指出,短期而言,隨着主要經濟體GDP增速攀升,通脹來臨,相關經濟體可能會陸續減少購債規模,從而減少全球流動性,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短期衝擊。因此,在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過程中,應保持警惕,控制好頭寸規模,避免高位追漲。《上海證券報》刊文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此次大宗商品漲價使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增大,但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持續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證券時報》文章指出,近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態,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於供給端高度集中,主導權掌握在賣方手中。此外,市場預期和炒作成分很大。他呼籲,要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有效遏制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勢頭。
反彈大戲演不停,升值提振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人民幣匯率“紅五月”行情開啓。市場分析人士説,內有強數據力挺,外有弱美元助攻,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較快,反映了市場供求力量變化,也是匯率彈性增強的有力體現。來自基本面因素支撐依舊,但美元匯率走勢不確定性猶存,人民幣匯率將在雙向波動中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資產具備長期吸引力。(中國證券報)
“温度計”靈敏,新基金認購“結構性”降温。公募基金的賺錢“光環”正逐漸消退。統計數據顯示,不僅新發基金遇冷,作為基金認購“温度計”的認購户數近期也出現明顯變化。不過,在基金機構看來,公募基金行業“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規律顛撲不破,雖然投資熱情退潮,但市場長期配置的機會開始顯現。(中國證券報)
順週期板塊強勢,機構建議把握波段式機會。近日A股順週期板塊再度走強。5月10日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採掘、有色金屬、鋼鐵三大板塊掀起漲停潮,部分股票價格較年初已經翻倍。業內人士表示,相比成長及消費板塊,順週期板塊宜看短做短。在供給偏緊背景下,週期股可以把握波段式投資機會。對於後市板塊行情能否繼續衝高,需要綜合考慮景氣、估值和風險因素並進一步觀察。(中國證券報)
規模大產品多,第五批國家藥品集採開始申報。據悉,第五批國採報量涉及202個品規,涵蓋心血管用藥、血液和造血器官藥、癌症用藥等多個治療領域,暫不涉及中成藥、胰島素和生物類似藥。從採購規模來看,第五批集採也是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產品數量最多的一次。(上海證券報)
美元攜手美債收益率走低,迴流新興市場資金激增。國際金融協會(IIF)近日發佈的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4月份,新興市場國家流入資金激增至455億美元,一改此前疲弱態勢,為今年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資金流入。中央結算公司昨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境外機構的人民幣債券託管面額為32219.45億元,環比增加648.69億元,一舉逆轉了3月境外機構投資者減持人民幣債券的態勢。(上海證券報)
業績上升籌碼集中,多隻次新股股東數大降。目前滬深兩市已有超過300家公司通過互動平台等渠道公佈了4月末的股東户數。其中,多隻次新股的股東户數大幅收斂。股東户數收斂,反映可能有大體量資金正在吸籌,從而帶動籌碼集中度提升。這些近期股東户數大幅收斂的次新股,多在上月披露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或一季報,且業績較為亮麗。(上海證券報)
貨基激增萬億背後有深意,巨量資金靜待入市契機。今年一季度貨基和偏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增長而債基萎縮,大量資金罕見地聚集在風險偏好的兩端。業內人士認為,上述現象主要與股市回調及資金充裕有關。“大量資金為規避風險而湧入貨幣基金,機構也普遍採取短久期、低槓桿的操作策略。一旦權益市場出現配置時機,資金會很快回流股市。”(上海證券報)
各路資本紛紛“尋寶”定增市場,小市值公司也有春天。近日,保隆科技募資總額不超9.18億元的定增項目引發市場關注,認購對象可謂搶眼,多家明星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的身影齊齊出現。業內人士表示,機構投資者對中小市值企業並非都戴“有色眼鏡”,仍然會從產業趨勢、公司景氣度變化等緯度挖掘成長性標的。(證券時報)
A股院線去年新建影城逾140家,一季度盈利顯著提升。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新增銀幕5794塊,銀幕總數達75581塊,同比增長8.3%。具體到A股,萬達電影、橫店影視、幸福藍海等主要院線去年逆勢新開了大量影院,國內院線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今年一季度,隨着影院經營恢復正常,主要影視公司業績集體回暖,行業已逐步從低谷中走出。(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