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報季”,往年中概股企業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在今年這個被資本市場銘記的3月,歡喜是沒有的。
比如出爐不久的騰訊2021年報,在泰山壓頂的情況下,雖然各方面表現已然不錯,但全年利潤只漲1%的數據,還是很難讓投資者掃去此前股價腰斬的心理陰影。
再比如早幾天的京東2021年報,雖然營業收入為9515.92億元,同比增長27.59%,但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35.60億元,同比下降107.2%。
過去的15個月裏,中概股經歷了史詩級大跌,合計跌去了10萬億元的市值,慘烈程度肉眼可見,一些中小型互聯網企業中概股形勢變得相當危急。
156家中概股跌去九成市值
2022年3月,是見證歷史的一個月,一組來自中概股的數據,就令人觸目驚心。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共有323家,在3月份前9個交易日平均每個交易日蒸發2300億人民幣。
這種下跌是何種概念?舉例來看,截至3月14日午盤,貴州茅台市值為2.17萬億人民幣,中信證券市值為2555億人民幣,這就相當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每天約跌掉一箇中信證券的市值,9天跌掉一個茅台的市值。
32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當中,以上市後股價最高點與3月11日收市價計算,156家公司的股價跌幅達到了90%及以上,佔比達48.29%,股價跌幅超80%的公司佔比達64.5%。
其中,3月累跌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股價自最高點下跌73%,中國人壽自高位跌去89%,嗶哩嗶哩、滴滴自高位跌去88%。
(注:表格以3月累跌市值由高到低取前20企業 )
此次中概股面對的市場憂慮比之前都更大。
3月10日,美國證監會宣佈將百濟神州等五家中國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暫定清單,存在兩年內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一時間,整個中概股風聲鶴唳,開始抱團下跌。噩夢持續了好幾天,3月14日,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繼續擴大跌幅,距離歷史最高點瞬間回撤了一多半。
在監管趨嚴、反壟斷深入、中美博弈持續的複雜形勢下,中概股遭遇了集體“圍獵”,我們看到了115美元的阿里、45美元的拼多多、3.8美元的滴滴。
股價回調與基本面關聯不大
“中概股的估值體系和邏輯,已經變得不一樣,必須要重新衡量。”一位投資者向中國財富網表示。
同樣,股價的暴跌,也並不意味着這些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巨大轉變,相反,還有不少公司在過去幾年幾乎都保持着較為穩健的業績增長。
拼多多,2021年第二、三季度首次實現並連續保持盈利。
新氧科技,2021年實現總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30.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42.4%。
中信建投陳果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中概股主營業務在國內而在美國上市的特殊性,股價易受國際形勢的影響。
中信建投認為,中概股整體上基本面並未出現較大問題,相關財務披露問題也並非新的事件,因此短期存在反彈空間,還需進一步跟蹤國際形勢的變化如中美監管層就財務披露細則等溝通和合作進展。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不能簡單以股價和市值去評價一家公司。
市場注入強心劑
大跌之後,市場信心從何拾起?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召開。會議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面對資本市場關切的問題均有回應,包括中概股於《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重壓下的退市隱憂、對於利空困擾的互聯網平台的政策支持、房地產行業的改革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動向等等。
對於中概股,會議釋放出的信息顯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先後發聲,表示堅決貫徹落實此次專題會議精神,穩定市場預期。
相關人士表示,高層會議這樣直面市場關切,相關部門這樣緊鑼密鼓表態是不多見的,可以預見,穩定市場預期的一系列政策動作將陸續出台。
受此影響,無論是中概股、港股還是A股,都迎來了一波強勢反彈。
Wind數據顯示,3月16日至3月22日,281家中概股公司中僅27家呈下跌走勢,佔比僅為9.6%。其中,5家公司股價漲幅超100%,49家公司股價漲幅超50%。
同時,3月22日,阿里巴巴宣佈進行股票回購,回購規模從150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回購將持續至2024年3月底。此舉亦創下中概股回購規模紀錄。
銀河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來中概股下跌幅度較大,且下跌速度較快,部分公司估值已近歷史低位。近日,金融委會議的召開大幅提振市場信心,助推市場短期反彈,國際特殊事件造成的情緒性影響也逐漸消化,短期市場在政策面催化下有一定機會。長期來看,中概股目前估值泡沫已有所擠壓,將時間週期放長來看,處於性價比較高位置,價值投資思路的重要性有所抬升。
尋找下一個浪潮
“一個時代過去了”,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近日在一個投資羣裏感慨。
即便暫時的危機已經過去,但現如今,中概股已經不再是重倉對象。摩根大通2021年四季度減持互聯網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和京東。
並且,隨着中概股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近幾年已經有網易、京東、百盛中國、華住集團、中通快遞、新東方、百度、嗶哩嗶哩、小鵬、理想、蔚來等十餘家中概股相繼回港二次上市。
一個時代過去,另一個時代的浪潮又在哪裏?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兼CEO張磊曾表示,未來兩到五年裏,高瓴資本看好科技領域的半導體、前沿科技、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四大細分賽道,硬科技將稱為“歷史性的結構性投資窗口期”。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低估值板塊目前具備較高提升空間,醫美行業景氣度持續,低位佈局正當時。
另外,曾經重倉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經緯中國,也將目光轉向了生物醫療、新能源產業鏈、智能製造等賽道。
大浪淘沙,雖然淘掉的未必是沙子,但留下的一定是金子。從投資來看,一方面,不能僅以股價高低去評價一家公司的價值;另一方面,隨着中概股相繼迴歸,投資也應該尋找下一個浪潮。
(提示:上述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具體操作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