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醫療等新經濟企業扎堆上市、中概股巨頭二次上市的推動下,香港市場的IPO籌資額在疫情背景下不降反升。
根據安永在6月下旬報告,2020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59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870億港元。前十大IPO中8家來自屬於新經濟的健康和科技、傳媒與通信行業,籌資額佔比高達94%。
受益於港交所2018年允許同股不同權、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的新政,香港市場已經成為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首選目的地之一。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和中概股信任危機的雙重影響下,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繼續升温。
瑞銀股票資本市場部亞洲區主管黃培皓分析認為,2020年下半年將有更多新經濟企業到香港主板上市。其中,上半年的新經濟企業IPO集中在醫療和生物科技領域,該板塊下半年也將繼續有優質企業上市。
在市場人士看來,隨着更多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港股市場將改變過往以金融、地產等傳統經濟為主導的行業結構。
新經濟企業扎堆
在全球IPO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所放緩的大背景下,內地和香港市場受疫情影響較小,香港資本市場的新經濟企業扎堆上市也還在持續。
根據安永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球共有412家企業上市,籌資總額為667億美元。內地和香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小,IPO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長,佔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的43%和46%。
近期企業的港股上市表現方面,6月29日,腫瘤醫療集團海吉亞、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平台康基醫療在港交所掛牌,首日收盤的股價漲幅分別為40.54%和98.85%。
今年6月以來提交赴港上市申請的企業則包括潮玩公司泡泡瑪特、生物化學制藥公司先聲藥業、短視頻營銷方案服務商Netjoy、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優趣匯、生物製藥企業嘉和生物等。
根據華興證券的數據,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市值佔比在過去2年內已經由23%上升至26%,預計這一比例有望在未來5年間進一步上升到30%至35%。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表示,這將進一步推高港股的增長潛力與估值水平、提升港股的交易量與多樣性。
將上市目的地從美股轉向港股,也有上市後市場表現預期的考量。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指出,一些企業的赴美上市成了“含淚敲鐘”,公司上市後市值較上市前估值腰斬致使投資人難以實現理想退出。
“香港市場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朱嘯虎認為,目前香港市場、科創板等都是利好機會。
中概股迴歸推高總籌資額
今年6月,網易、京東在香港二次上市,完成約70億美元的資金募集。兩筆交易推動香港市場在上半年IPO同比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實現了總籌資額超過20%的同期增長。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內地和香港的IPO活動恢復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疫情在中國內地得到了控制,一些備受矚目的公司在香港進行了二次上市。”
前述兩家科技巨頭的二次上市交易激發了又一輪中概股迴歸的市場熱情。多位行業人士表示,下半年仍會有中概股企業以二次上市的形式登陸港股,這將為香港的全年籌資額帶來極大影響。
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百度、攜程、中通快遞、華住酒店、世紀互聯等中概股企業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接連傳出。瑞銀預測,當前美股市場有40餘家中國公司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
瑞銀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及中國總裁金弘毅在本月初的溝通會上表示:“這些公司的確有很多會考慮回到香港做二次發行,當然有一部分將來也可能會選擇去中國內地的CDR上市。”
“對有可能尋求二次上市或再上市的中概股而言,我們預計其出於境外融資需要、投資者基礎、行業受監管情況、紅籌架構上市便利度、港股市場持續創新等各方面考慮,現階段相比A股市場來説仍將優先選擇在香港上市。” 龐溟認為,對於市值較大的中概股來説,在港二次上市較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