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Sober
據新浪財經近日消息,咖啡連鎖品牌MannerCoffee(以下簡稱Manner)據悉考慮最早於明年進行香港IPO,籌資至少3億美元,隨後,創始人韓玉龍回應稱:無相關計劃。
不過,無風不起浪,就像年初傳來上市消息的新茶飲界性價比之王蜜雪冰城,也於本月初確定了上市消息。事實上,在今年3月,IPO早知道就曾報道,一接近Manner的投資人表示:“今年時間可能有點趕了,但按這個增長速度,明後年IPO的可能性不小,其實Manner的盈利狀況相當不錯。”
其實,在茶咖飲近來的上市潮下,Manner的上市與否並不值得討論,其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才是更值得探討與期待的,畢竟在很多人眼中,Manner是下一個神話故事的主角。
01
不是,也不必是下一個“瑞幸”
有趣的是,上一個本土上市的咖啡品牌瑞幸才剛剛在資本市場中喘了一口氣,被資本認為最會成為是下一個“瑞幸”的Manner又傳來上市消息。之所以常常被看作是下一個瑞幸,很大程度是因為其檔口形式與性價比定位與瑞幸有些類似,低價也是其走進市場的第一塊敲門磚,同時盈利模式可觀。
但撕去表象,Manner顯然有着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以及堅守,此外,拋開“上市”,在這個熱度不停,內卷不停的咖啡市場,儘管新動態不絕於耳,但所有的品牌似乎又都在做同一件事。
只不過在近兩年熱鬧非凡的咖啡市場,Manner一直是風頭更盛且最為搶手的那個。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短短6個月內,Manner已完成4輪融資,資方相繼出現HCapital、CoatueManagement、淡馬錫、美團系龍珠資本、字節跳動等頭部明星資本。而在5月龍珠資本投出2億美元后,門店數不到200家的Manner咖啡,估值已經超過20億美元。
被曝出財務造假之前,瑞幸是本土咖啡市場的一個神話故事,而當瑞幸破滅,資本需要一個新故事,Manner顯然是被大多數資本看好並選中的那個新主角。
雖然一位大消費賽道的分析師曾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Manner、Mstand、Nowwa、時萃SECRE等新一波咖啡品牌都在摸着瑞幸過河。”但是對於Manner,摸石頭過河的過程,需要做的可能只是“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其實,Manner一直以來都不是,也不必是下一個瑞幸。
首先,與瑞幸早期的大量開店與瘋狂補貼不同,Manner的步子邁得並不快,且每一步都穩紮穩打。
在6個月融資4輪之前,Manner的上一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風投女王徐新帶着她的今日資本,給Manner帶來了第一筆8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彼時,Manner僅有7家線下門店,門店面積也僅僅是2-3平米左右的檔口門店。
今日資本的加入稍微加快了Manner的腳步,2019年提速擴張至今,Manner已成為全國連鎖精品咖啡門店數第四的品牌,同時所有門店均為直營,據晚點LatePost報道,一位投資者表述,2020年Manner的營收為2-3億元,淨利潤率在10%以上,其中上海地區門店全部盈利。
其次,雖然看起來和瑞幸一樣具備性價比,但正如Manner所展示的那樣,他們的性價比更為健康,也更為“極致”。
從Manner誕生之日起,其基礎款咖啡如美式、拿鐵、卡布奇諾等,大小杯定價均為15元,自帶杯子還能再減5元,10元一杯的精品咖啡,在性價比方面具備着足夠的競爭力。
此外,Manner無論是中杯240ml的容量,還是大杯360ml的容量,都低於星巴克同杯型容量,將單杯容量做小,價格便可以相對降低。同時,據36氪報道,雖然容量變小,但Manner單杯咖啡所用咖啡粉反而更多,口感則更為醇厚。
高品質+性價比,讓“小而美”一度成為了Manner的代名詞,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Manner價格是瑞幸的水平,但口感卻是星巴克的水準。
第三,與瑞幸堅持做“快”不同,隨着資本一次又一次的加註,Manner也不僅停留於“小”,區域擴張與大店類型開始出現。
關於門店類型方面,在尚未與今日資本分道揚鑣之前,Manner在門店類型方面做出過許多升級。比如,先是將門店升級面積到20—30平左右,隨後又啓動了50平門店並陸續新增烘焙工坊,以及輕餐店等超200平新店型。其次,選址方面,為了成功入駐高檔商場,Manner改變門店形象做出“旗艦店”,還加入了最高198元的精品手衝咖啡,一度一改昔日平價形象。
至於門店數量與區域拓展情況,截止發稿前,據Manner官方微信公眾平台數據顯示,其在包括上海(173)、北京(11)、深圳(16)、成都(6)、廈門(1)、海口(1)、蘇州(4)這7座城市,共有212家門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Manner的全國門店中,其中大本營上海173家,唯一的北方城市北京,僅有11家。顯然,區域的擴張與不同門店的排列組合及盈利能力,都是Manner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思考的問題。
02
0-1之後
全渠道與全品類才是咖啡終局?
咖啡一直是風口賽道,同時也是一個持續瘋狂內卷的市場,暫且拋開Manner不談,其他品牌也從不缺乏資本助力,各種動作也是一個接一個。
比如,作為一個資歷較老的新消費品牌,三頓半的首家線下概念店於9月16日正式在上海開門營業。產品佈局上,店內現制食品主要為基礎咖啡、特調咖啡(限定咖啡)和麪包,同時,也會出售包括杯子、帆布包在內的品牌周邊產品。
無獨有偶,成立於2014年,以咖啡液為代表產品的線上咖啡品牌永璞將在上海迎來自己的第一家線下門店,據悉,其首家測試店計劃會在上海的某個公館內,不臨街,預計於10月底或者11月初開業,而這家門店的定位是,咖啡文化相關的集合店體驗業態。毫無疑問,除了基本產品咖啡外,關於永璞這一品牌的周邊產品,也同樣會出現在門店之中。
從三頓半到永璞咖啡,一個明顯的共識是,線上咖啡品牌正在衝入線下,探索“現制飲品”這件事,同時,線下門店的開業,除品牌建設外,也是品牌實現全渠道佈局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事實上,線上咖啡品牌衝入線下,線下連鎖咖啡品牌的銷量暴漲;精品速溶咖啡開發現制飲品,現制飲品做預包裝,全渠道佈局與全品類發展似乎成為新消費品牌在完成0-1之後,接下來要共同走向的終點。
線下連鎖咖啡對線上零售業務的發力同樣也是有目共睹的。
據久謙中台數據咖啡衝調類數據顯示,線下咖啡品牌自2020年來在線上的銷售額增速明顯,2021年第三季度,Seesaw、瑞幸和Manner等新咖啡品牌線上增速尤為明顯。其中,本文主角Manner2020年10月銷售額為80萬元,11月160萬元,今年6月銷售額為290萬元,今年9月銷售額為90萬元,除了6月促銷活動,Manner今年的銷售額在70-100萬元之間浮動。
值得注意的是,Manner其實早早便在天貓佈局了自己的線上渠道,但上線的產品也僅有掛耳、咖啡壺等幾款單品,一直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輔助角色,但據新消費Daily觀察,Manner近日開始在抖音上佈局品牌自播,出售自家掛耳咖啡、手衝豆等預包裝產品,包括杯子在內的自家品牌周邊也會隨產品一同贈送。雖然自播的時常和力度並沒有連咖啡、永璞咖啡等品牌一樣幾乎全天候直播,但這次試水,或許也可以看作是Manner發力線上渠道,進一步完善品牌全渠道佈局的一個信號。若下一步真是IPO籌備,那關於線上的“短板”也需要進一步發力與補齊。
03
結語
事實上,離開了資本的瑞幸,活得更好了,而在新消費Daily看來,如果沒有財務造假,“瑞幸”本是一門好生意。畢竟不止一位咖啡行業創業者曾表示,主打性價比,用賣飲料的方式賣咖啡,是中國咖啡市場的一個“大勢”。
而對於Manner而言,性價比與口碑的毫無疑問是其自身最堅實的堡壘,而在資本之下,儘管“佛系“不在,但Manner似乎依舊有着屬於自己的那份堅持,否則,也不會與今日資本分道揚鑣。無論上市與否,與“捧殺”出的品牌不同,他似乎依舊希望穩紮穩打。
部分資料參考:
《連鎖咖啡館,線上銷售暴漲》明亮公司
《資本爭搶Manner,極致性價比背後是怎樣的商業模式?》未來消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