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創:鋼鐵業或在2025年前碳達峯 2060年碳中和難度大

在6月6日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指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能源革命,要努力做到無碳化或者脱碳化。對於鋼鐵行業的碳達峯和碳中和,他表示,鋼鐵行業可能在2025年前碳達峯,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可能性較小。

鋼鐵行業有可能在2025年前碳達峯 2060年碳中和可能性較小

從鋼鐵行業來看,去年我國的鋼產量是10.6億噸,佔到全球鋼產量的57%。我國鋼鐵的生產是以鐵礦石和焦炭作為主要的原材料,高爐鋼這部分佔90%,純電爐鋼佔10%。全球電爐鋼平均比例在33%左右,美國電爐鋼的比例接近70%。高爐剛碳排放較高,高爐鋼1噸鋼產生2噸二氧化碳,純電爐鋼1噸鋼排600公斤二氧化碳,中國鋼鐵碳排放佔全球鋼鐵碳排放的比例超過了60%。因此,在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中國鋼鐵行業的挑戰是巨大的,鋼鐵也是國內國際碳排放關注的重點。

鋼鐵行業何時能實現碳達峯?李新創指出,鋼鐵是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只要中國經濟和投資保持增長,中國鋼鐵可能就要保持增長。據其判斷,鋼鐵行業的碳達峯有可能在2025年前,這取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結構等綜合因素;儘管如此,到2060年鋼鐵行業也不太可能實現碳中和。2060年,中國的鋼產量和鋼需求在5億-6億噸,可能仍需要排1.5億-2億噸的二氧化碳,只能通過碳捕集或者碳匯來實現整體碳中和。國家規劃的碳中和目標也是整體的,不是某一個行業的,因此國家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率先實現碳中和。

從我國的鋼鐵生產來看,高爐鋼很難徹底取代。而且我國產量太大,十億噸鋼不可能用新型工藝完全代替。另外,我國鋼鐵企業數量多,超過了500家。

鋼鐵行業如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李新創指出,首先是要優化佈局,產業往沿江和沿海走,佈局不合理產生的無效運輸就增加了無效的碳排放。

第二,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節能和提高能效。鋼廠也是電廠,目前鋼鐵企業利用餘能餘熱發電的比例是53%,未來可以提高到60%、70%,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運能效率的提升還有潛力。

第三個方面是結構改革。用能結構要改,鋼鐵廠房可以用太陽能發電,有些地方可以用風能發電。原料也要改,鼓勵更多用礦,還有廢鋼,還有更多鼓勵電爐鋼。產品也要改變,更加輕量化。

另外,鋼鐵要與社會,與化工、建材等行業,協同降碳;還需要革命性的技術,包括長流程高爐,還有碳捕集。鋼鐵行業的理念也要改變,用碳統領行業整體發展。

鐵礦石價格上漲根本在於結構問題 要多元化進口來源

近期,鐵礦石價格上漲較快,5月中旬國內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一度漲至1300元以上。

李新創表示,鐵礦石目前價格極不合理,進口鐵礦石到國內的成本大約在40-50美元,價格最高賣到240美元,毛利高達200美元。另外,從鐵礦石與鋼的價格關係來看,鋼價漲得慢、漲得少,礦價漲得快、漲得多,這也完全不符合經濟規律。

他認為,鐵礦石價格問題不僅僅是供求關係,簡單調整需求並不能有效降低鐵礦石的價格。最根本的問題是結構問題,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其中85%靠進口,去年我國進口了11.7億噸鐵礦石,進口金額排名第三,僅低於石油和芯片。這些鐵礦石全部來自於四家公司。如果不打破這種結構,鐵礦石價格永遠不會合理。

李新創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是多元化進口來源,加大對於巴西、澳大利亞之外國家的進口,比如非洲、拉美。其次,要加大國內的鐵礦開發。更加根本的是,要加大國內廢鋼資源的回收和利用。目前全球的廢鋼產量是5.1億噸,中國是2.6億噸,進一步加大國內廢鋼的高效利用,具有很大的潛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新創:鋼鐵業或在2025年前碳達峯 2060年碳中和難度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