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轟轟烈烈到小心退場。文|彭倩
封面來源|記者拍攝
入股四年後,騰訊首次減持步步高。
近日,步步高發布大幅虧損的業績預告及致歉公告,這是步步高上市14年來首次虧損。步步高表示,隨着審計工作的深入,因對公司部分業務活動的會計判斷和原預計存在部分偏差,在與會計師事務所溝通確認後,公司預計2021年度虧損1.7億元至2.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2.17%至287.98%。此外,步步高預計2021年扣非後淨虧損為4.1億元到4.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8510萬元。在連續10個交易日走出8個漲停板之後,發佈虧損預告當天,步步高以跌停收盤。而就在虧損預告發布前幾日,作為步步高的戰略投資者,騰訊和京東則剛剛進行減持。回看2018年2月,林芝騰訊(由騰訊產業基金100%控股)與京東邦能(京東成立的投資公司)分別拿到步步高6%和5%的股權,轉讓價格均為17.11元/股,二者分別支付交易對價8.87億元、7.39億元。在交易完成後,2018年6月,騰訊也憑藉其手中股份,成為步步高前十大股東。翻看騰訊近2年消費投資的諸多大事件,步步高並非其減持的首家公司,同樣屬於線下消費品牌的海瀾之家也於去年遭騰訊減持。此外,騰訊已經清倉京東股份。接連減少對消費公司的股份佔比,騰訊在打什麼算盤?減持再減持此次減持後,騰訊和京東在步步的股權均低於5%,這是一個頗為微妙的數字。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較為分散,持股達到5%及以上屬於大股東,按照《公司法》規定,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每減持達到5%時須在3日內披露,在披露前及披露後2日內不得再行買賣公司股份。目前騰訊的股份低於5%,這意味着其以後若想繼續減持,限制少了很多,被減持公司也無需再對外披露。不止步步高,2021年11月,騰訊曾通過大宗交易將其名下的海瀾之家股份折價-7.93%以5.92的價格轉讓了3.778億元,佔股比例降至5%以下。和京東等公司相比,騰訊在步步高、海瀾之家的股份佔比本身就少,在響應國家反壟斷政策之餘,減持股份這類公司股份更是基於騰訊對這類投資項目回報率較低的預測。從騰訊減持兩家公司的時間點來看,都在二者業績或股價明顯下滑的時刻。2021年,海瀾之家股價自5月創下14.51元新高後一路下跌,至11月,股價腰斬,市值蒸發300億元,而“接盤者”騰訊普和浮虧超21%,虧損額達5億元。在海瀾之家股價接連新低後,11月30日,海瀾之家宣佈騰訊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從海瀾之家目前的業績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騰訊去年的減持無疑是明智的。2022年Q1,海瀾之家營收淨利潤較去年同期雙降。截至今日,海瀾之家股價僅5.19元,只剩去年騰訊減持時其股價時的三分之一左右。四年前則完全是另一番光景。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互聯網大廠紛紛盯上了線下業態,2018年新零售浪潮掀起。找到新切口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均在此領域招兵買馬。阿里巴巴新零售板塊中,銀泰、蘇寧、盒馬鮮生、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和高鑫零售等先後加入。騰訊也緊隨其後,入股每日優鮮、永輝超市、萬達商業、家樂福中國、海瀾之家、步步高等。騰訊2019年終止了對家樂福中國的談判,最後家樂福中國由蘇寧收入囊中。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雙方在新零售領域的投資都不算成功。阿里巴巴新零售板塊裏,頭號項目盒馬至今沒有探索出穩定的商業模式,盈利情況堪憂,而為了給集團減負,2021年6月,阿里巴巴CEO張勇宣佈將推行集團責任制,各個業務部門將自負盈虧,而盒馬就是其中之一;被視為阿里消費領域最大投資的蘇寧則經歷了多方收購和重組董事會等重大變故;剩下的高鑫零售、銀泰、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雖已被整合,但如何盤活這堆線下資源,仍待時日,且這部分業務目前對整體營收的增速在下降。在騰訊新零售投資版塊下,每日優鮮上市後破發股價一路下跌,前置倉模式的盈利能力也備受質疑;永輝超市是典型的傳統公司轉型新零售,但大量的關店、多個業務裁撤,已經説明其轉型並不順利;而海瀾之家和步步高的當前業績也不算樂觀。騰訊新零售失算了嗎?此時減持部分項目,騰訊在為此前“撒錢盲投”的消費投資行為買單。作為騰訊龐大投資業務最前端的一部分,林芝騰訊對外投資75筆,多佈局新零售和文化娛樂產業。然而在市場的多次驗證中,新零售等板塊業績不如預期,甚至讓騰訊虧損嚴重。以每日優鮮為例,其整體融資額約140億元,公開信息顯示騰訊參與了5輪融資——據招股書,騰訊在每日優鮮的佔股達到8.1%。僅在上市當日,每日優鮮就讓騰訊浮虧3億元。截至今日,每日優鮮股價已不到1美元,市值僅剩1.68億美元,而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騰訊尚未退出,可以説是“血虧”。一位騰訊投資部門前員工告訴36氪,作為一個內容起家的公司,騰訊內部實際較為缺少真正瞭解消費賽道邏輯的專業人士,眾多起消費投資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競爭,佔好地盤,一方面則是投資部門有一定數量的KPI需要完成。事實上,各類新零售業態本身沒有探索出穩定模式,也沒有形成一套行業標準,身受其累的不只騰訊。以阿里重注的盒馬為例,其被稱作新零售首個新業態,但孵化數年來,盒馬的模式一再變化,內部孵化出十幾個業態,但大部分都無法持續下去。目前,盒馬暫時將寶押在社區零售——盒馬鄰里上,然而多個城市受疫情影響關店、政策的不確定性都成為該業務發展的阻礙。持續不斷的反壟斷政策出台無疑是懸在所有大廠投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公司對外投資的熱情。不過,反壟斷在抑制大廠投資的同時,也客觀上促進理性投資。尤其在如今消費業態集體不景氣情況下,降低股份佔比其實也幫助大公司及時部分止損。接下來的情況仍然不算樂觀。新冠疫情再度來襲,零售重鎮上海的經濟陷入停擺,多個消費品牌和百貨業態都遭到重創,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城市居民外出積極性不高,消費需求也遭到抑制。從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3月社零總額數據來看,當月社零總額整體下降3.5%,多個重要品類消費情況表現不佳,鞋服紡織品類同比下降12%,化妝品類下降6.3%,傢俱品類下降8.8%,汽車品類下降7.5%,珠寶金銀品類下降17.9%。從四年前大舉進入消費領域到如今不斷收縮投資規模,騰訊消費投資的變化與消費和消費投資行業的命運變化緊密相連,可以預見,在當前的宏觀消費環境下,騰訊的消費投資瘦身計劃將不止於步步高。來個“分享、點贊、在看”????從轟轟烈烈到小心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