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養老金融應走專屬特色路線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財經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指出,要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在我國社會老齡化加速形勢下,老年金融市場增長較快。客户特徵決定客户需求,銀行在為老年客户打造專屬服務產品時,應詳細分析老年客户特點,推出有針對性的專屬特色化產品和服務。

  比如,老年客户投資理財觀念相對注重安全,“本金安全”“收益穩定”“可隨時提取”是大多數老年客户購買銀行產品最看重的因素。因此,對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穩健型理財產品的拓展與開發,是銀行業滿足老年客户需求、增加自身贏利點的拓展空間。

  不同收入層次的老年客户,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有差異。銀行對中等收入水平的老年客户,可增加部分高收益產品;對高收入水平的老年客户,可推薦選擇私人銀行業務、家庭信託服務等。銀行還可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向老年客户精準推送不同產品信息。

  老年客户對新興金融產品的接受程度不高,投資習慣有一定的穩定性。對銀行而言,可在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旅遊休閒等場景下,誠信且精準地推出“銀髮產品”,如醫療保險、定製類代付業務等,構建養老金融生態圈。

  目前,線下網點仍是老年客户金融業務交易的主要場所。雖然手機APP能實現大多數轉賬交易操作,但老年客户囿於身體特性、社交習慣,仍是銀行網點的主要客户羣。因此,銀行網點在配套設施方面,應多考慮老年客户的生理特點、使用習慣等,如提供專屬座椅、專屬窗口、老花鏡、無障礙坡道等;針對老年客户行動不便的特殊業務,可酌情提供上門服務和預約服務。

  此外,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智能機具的操作也應該更加清晰、簡潔、通俗易懂。比如,電話、線上諮詢要推出“一鍵接通人工服務”。

  老年客户具有較強的情感需求,銀行也可在網點周邊的社區聯合醫療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為老年客户定期提供體檢、問診等增值服務,還可舉辦養老理財、防詐騙等專題講座及其他相關活動,增進老年羣體與正規金融機構之間的情感和信任度。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郝飛 《農村金融時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