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逆市大舉吸金!這個指數ETF規模翻倍,超460億!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秦薇 葉詩婕

港股去年走勢疲軟,而受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科技板塊更是顯著回調。邁入2022年,政策不確定性依存,疊加美聯儲收水以及俄烏地緣政治局勢等因素,2月24日,恆生科技指數收盤又大跌4.33%,開年迄今跌幅已超6%。

但另一方面,資金卻在持續流入科技板塊。以指數基金的資金規模來看,追蹤恆生科技指數的ETF資產規模在去年一年實現了翻倍,總值已達59.6億美元(約465億港元),超越追蹤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的資產規模,成為恆生指數系列的第二旗艦。

多數機構分析判斷,港股目前處於估值窪地,而今年政策的影響預計會邊際改善,加上港股本身的基本面優越和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力,港股有望在今年築底反彈。

逆勢吸金

規模翻番

恆生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正式推出,旨在追蹤港交所上市的30只最大型科技板塊股份,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美團等,歷來被稱為“港版納斯達克”。該指數反映了在港上市、來自科技或創新領域的龍頭公司的市場表現。

追蹤恆生科技指數ETF的資產規模在初期僅十幾億美元,但在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便開始幾乎每兩個月上漲超20%。《香港經濟日報》援引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起,追蹤恆生科技指數ETF的資產規模便達到了48億美元,首次超過追蹤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的44億美元。

進入2022年,儘管恆生科技指數在1月下跌了4.5%,但與其掛鈎的ETF資產管理規模卻上升4%,總值達到了59.6億美元,與2021年1月底的19億美元相比,一年內規模陡增213.7%。

具體來看,多隻與恆生科技指數掛鈎的ETF,包括恆生科技ETF (3032.HK)、安碩恆生科技(3067.HK)、南方恆生科技(3033.HK)等,過去一年的增發基金單位數量也有逾兩倍的升幅。例如,截至2月17日,恆生科技ETF的已發行基金單位達2.86億個,較去年同期新增接近220%,總市值超過已超19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恆生科技指數ETF逆勢吸金,港股市場自2022年開年以來都獲得資金持續流入。根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南向資金近一個月淨買入達近102億元人民幣。此外,南向資金在1月5日至1月20日連續12個交易日淨流入,且1月的日均淨流入超20億元。

海外資金也在持續流入港股市場。根據EPFR統計的數據口徑,2月9日至2月16日,流入港股市場的海外資金規模為1.1億美元,是連續第42周流入。同時,海外主動和被動資金也繼續大幅流入A股市場,整體淨流入規模為12.2億美元。專注投資H股和海外中資股的海外基金也繼續贏得資金流入,淨申購規模0.13億美元,不過主動基金出現淨贖回。

機構押注科技股反彈

資金的持續流入,尤其是繼續在低位湧入港股科技板塊,背後的一大動因是投資者對港股科技板塊的判斷不同於美股。

經歷過去一年多的調整,恆生指數當前市盈率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已處於較低水平。其中,互聯網板塊又是調整幅度最大的板塊之一,在政策等宏觀因素的重壓下,互聯網巨頭的估值普遍經歷了大幅下調,與美股相比,估值已經處於低位,多數機構判斷今年隨着政策層面釋放積極信號,這一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匯豐晉信認為互聯網監管政策最嚴厲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看到互聯網行業的盈利釋放和預期修復,並有望開啓“戴維斯雙擊”。強化監管及反壟斷政策旨在規範市場發展,對於中國核心資產的長期競爭力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前期市場調整可能為投資者提供了長期佈局中國核心資產的良機。

中信證券也認為,近期市場對於港股互聯網板塊“過度擔憂”。在缺乏明確信息的情況下,互聯網板塊股價明顯調整,反映出在經歷去年的行業反壟斷之後投資者情緒較為脆弱,而美國加息預期以及烏克蘭局勢緊張加劇了這種脆弱情緒。目前,互聯網板塊的基本面並未發生實質改變,未來隨着監管常態化以及龍頭互聯網企業“預期差”消化後,市場對互聯網板塊的信心將顯著修復。

“對於港股而言,短期內很可能還將經歷一波風險的極致釋放過程,”廣發香港高級策略分析師鄭新煌認為,不過,能源業和原材料業受益於因地緣局勢緊張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中樞抬升,有望起到一定的邊際對沖作用。

中長線來看,鄭新煌認為市場會逐步迴歸到“經濟和企業盈利逐漸修復、行業監管政策趨於穩定”的主線邏輯上,他強調對於互聯網板塊,市場不應過度關注“政策底”何時到來,更重要的是正確認知和理解監管政策對行業長遠發展的益處,逐步打消疑慮及悲觀心理,推動“情緒底”反轉。

港股3月有望回暖

港股作為外向型市場,歷來容易受到外圍市場的影響,而最近一週,俄烏局勢“黑天鵝”更是重挫了包括港股在內的全球市場。隨着俄烏局勢的演變,未來一段時間,港股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目前來看,烏克蘭事件最後的博弈結果如何仍是未知數。不過,中信證券分析指,以史為鑑,港股市場的確會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但以往經驗表明,這類外部因素的影響持續時間較短,風險相對可控。假設俄烏問題不會演變成全面軍事衝突,二季度起外圍風險因素將逐步淡化,港股市場有望迎來20%的估值修復。

不過短期內,港股還將呈現震盪行情,隨着3月初兩會召開,更多穩增長政策3月中可能落地,有利於股市回升。同時,3月中旬MLF、LPR利率披露後,市場將判斷內地寬貨幣是否進入尾聲,3月中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也將給市場提供更多信號。中信證券認為,除了這三件大事,投資者仍需注意的一點是,如果A股未來的春季行情出現結束休整,可能不利於港股上漲。

中金公司分析也指出,國內監管和海外的不確定性不排除在短期內繼續壓制風險偏好,並可能導致港股市場震盪盤整,但仍然看好港股中期前景。中金認為,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台,不僅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南向資金流入,而且也會提升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尤其對港股和估值折價較多板塊而言,如金融、股息收益率較高的個股以及優質成長股。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較低的估值水平或將使得2022年的港股成為均值迴歸的一年。

興業證券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今年港股市場價值股重估行情,將主要體現在優質國企央企的金融、地產,以及香港本地的金融、地產,基本面改善疊加估值修復,令這些板塊有較大概率反彈30%-50%。

“今年恆指有希望從23000點回升到28000點,” 張憶東認為,上半年港股會處於築底、不斷反彈、夯實底部的過程中,而下半年有望走高。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