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領域又迎來重磅級投資人物加盟。
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一家名為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機構已於近期正式登記備案,而其實際控制人及總經理盧安平是一位有着社保、險資及公募基金多個領域近20年投資經驗的投研人士。
又一投研老將“公轉私”
隨着私募基金正式備案,離職5個月時間的前鵬揚基金副總經理盧安平最新動向也浮出水面。
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成立於今年1月21日的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已於4月2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以下簡稱容光投資),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實繳資本260萬,登記的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業務類型涵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私募證券投資類FOF基金。
前鵬揚基金副總兼首席投資官盧安平擔任容光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及總經理,前深圳市鵬城基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韓飛出任公司合規風控負責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盧安平通過海南容光盈科企業管理中心、海南容光成章企業管理中心兩家有限合夥企業及海南容光清輝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48.57%股權,為其實際控制人。
盧安平表示,“奔私”是出於按專業方式做投資的初心,目前也沒有申請公募牌照的想法。“過去我不僅負責過股票和債券投資,還負責過房地產、PE、VC以及海外投資,因此,容光投資全資產類別的投資和配置能力是比較突出的,不僅僅只專注於傳統的某一類投資策略。” 他透露,容光投資目前剛剛完成私募備案,第一隻私募基金仍在籌備之中,產品的具體要素尚未最終確定,需要根據目標客户羣的風險收益偏好進行設計。
據瞭解,“容光投資”中的“容光”二字取自《孟子·盡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其義大概是既目光遠大、又腳踏實地、有章法。
除了盧安平及韓飛,容光投資的合夥人還有嘉道谷投資以及楊春霞、高鵬飛自然人。其中,嘉道谷投資是一傢俬募股權投資基金;楊春霞此前曾是社保基金理事會法規處處長、德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鵬飛原為新天域基金副總裁,主要負責一級市場TMT及消費領域投資。
投資需做長期的價值中樞判斷
去年11月7日,鵬揚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司副總經理盧安平因個人原因離職。從2017年6月算起,儘管進入公募基金行業僅3年多時間,事實上,盧安平是一位有着多年證券從業經驗的投資老將,過往近20年投資生涯中,他管理過社保資金時間長達10年,此後4年時間在平安集團負責委外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盧安平是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2001年7月至2013年3月擔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資產配置處長、風險管理處長;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任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與績效評估部總經理、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投資部總經理;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任鵬揚基金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投資官,2018年6月升任鵬揚基金副總直至離任。
盧安平此前在公開場合談及過往工作經歷時曾提到,自己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工作十多年,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社保基金境內二級市場股票組合的年均複合回報為33%,境內二級市場固收組合的年均回報為8%。在加入鵬揚基金前三年,所在的平安壽險管理的境內二級市場股票組合年均複合回報為30%,境內二級市場固收組合年均回報為9%。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末,鵬揚基金最近兩年權益類投資業績為166.06%,位列126家公募管理人中第6名,最近一年權益類投資業績86.13%,位居行業前列。
據Wind數據,他自2017年9月27日起陸續管理了包括鵬揚景興、鵬揚景泰成長等多隻基金,類型涵蓋偏股、偏債及靈活配置混合型,截止2020年10月23日離任,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任職期總回報57.56%,年化回報17.32%。
盧安平在投資中強調資產配置的方法,要做長期的價值中樞判斷,不要去做短期價格波動的判斷,否則難以獲得長期比較高的回報。“頻繁地去判斷、做擇時會損毀長期回報的。股票等風險資產的投資要去承擔短期的風險,因為這個資產類別的長期特性是,承擔這個短期風險是會給你長期回報的。頻繁地去做判斷、迴避這個短期風險,其實是脱離了這個資產類別變成了現金資產,期望回報將大幅降低。” 盧安平此前在參加錢塘江論壇時曾表示。
資管人士奔私原因各異
儘管與2015年牛市時期的奔私潮不能相提並論,但最近一年,公募基金行業中也有一些知名高管及明星基金經理選擇切換職業賽道,加入私募隊伍。
去年12月7日,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其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郭特華原為工銀瑞信基金、工銀瑞信資產管理(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除了總經理等高管人員,去年以來,林鵬、於洋等公募基金領域的明星基金經理也相繼奔私。
“近期公奔私的人數相比2015年牛市時期少了很多,僅有部分在投資圈比較有名氣或是有資源背景的人士奔私,談不上行業趨勢,還是個人因素在起主導作用。例如,部分投研人員判斷將來資本市場有機會,此前自己也積累了一些資源,可以在私募領域發揮出來,也有基金經理不適應公募體系下的投資考核方式,因此選擇轉戰私募。”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稱。
“現階段兩類人員更傾向奔私:一類為了創業,擁有自己持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並且未來做出業績之後還可以收取業績提成;另一類是喜歡私募行業的工作生活狀態,畢竟相比公募,管理私募基金相對靈活、低調,關注度也沒那麼高。”一位私募人士如此表示。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私募基金頭部效應明顯,運營私募基金公司的成本越來越高,新進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想要發展壯大也不容易,只有那些在投資圈中擁有名氣或是渠道認可、有客户資源的資管人士願意嘗試進入私募基金領域創業。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