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工信部等十九部門聯合對外發布《“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小企業實現整體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等5大發展目標。
在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海林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表示,資本市場在企業價值發現、風險分擔、創新激勵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獲取融資服務、規範治理結構、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工信部將結合北、滬、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場定位,加強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分類指導,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並探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開闢綠色通道。
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
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圍繞提高融資可得性,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
具體而言,一是提高間接融資供給質量。綜合運用貨幣、財政等政策工具及差異化監管措施,促進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組織開展優質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加強投融資對接服務,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完善和發揮好上海、深圳、北京三個證券交易所及新三板的功能和作用。穩步推進支持創新創業領域的公司信用類債券,加大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政策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規模。
三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支持金融機構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拓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各類生產經營場景。推進動產融資,提高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鼓勵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發揮信託、保理、期貨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
四是加強融資配套體系建設。推動涉企信息整合應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鼓勵信用評級機構為中小企業開展高質量評級服務,鼓勵建設區域性中小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台。
建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規劃》明確了一系列定量目標,包括中小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增長18%以上;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專利申請數年均增長10%以上等。
《規劃》提出建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機制,對具有“專精特新”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早發現、早培育,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集聚,支持服務機構重點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峯表示,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千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逐步構建起“百十萬千”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示範引領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不斷做優做強,真正形成中小企業萬馬奔騰的繁榮景象。
在具體路徑上,梁志峯介紹,將建立分層評價指標,在各省制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評價標準和辦法基礎上,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梯度培育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分類培育辦法,系統構建從孵化培育、成長扶持到推動壯大的全生命週期梯度培育體系,同時將打造各類培育載體,培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等,加強對不同企業羣體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
王海林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深耕細分領域,很多企業處於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發揮着強鏈補鏈的重要作用,這些企業也是資本市場的優質標的。工信部將加強優質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對擬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分類指導、精準培育、投融資對接,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構建常態化的發現培育和推送輔導機制,推動證券交易所、新三板為有上市或掛牌意向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全週期諮詢服務,支持其加快對接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