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供應鏈和中國製造加大馬力,為滿足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不同需求全速運行。到8月份,國內的製造業PMI已經連續6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需求端的內需和外需都同時持續好轉,這一方面是國內市場需求在全面恢復正常;另一個因素是上半年以來,中國的出口不斷加速。《紐約時報》用驚奇的語氣説:按理今年是中國“出口機器”停滯的一年,因為來自外部的加徵關税、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以及疫情蔓延令工廠停工;但復產復工之後,中國企業強勢迴歸展開出口閃電戰,這種優勢可能在世界從疫情恢復後會持續很久。
這些日子,國內市場上奢侈品店門口和電影院售票櫃枱又排起了長龍,數據還反映出國內與基建有關的玻璃和純鹼的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明年。大型施工機械和重型卡車的需求更讓人驚喜,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國內企業共銷售挖掘機19110台,8月份銷售的挖掘機(含出口)有可能超過20800台,連續兩個月增速同比超過50%;同時,8月我國重卡市場預計銷售各類車型達到12.8萬輛,同比增長75%,比上一個歷史紀錄——2017年8月的9.37萬輛多出了3.4萬輛。人們看到了暢通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對當前國內經濟和中國企業的拉動。
國內和國際智庫人士都認為,今年發生的疫情對全球製造業和供應鏈產生明顯破壞和抑制作用,由於中國的供應鏈韌性較強、防疫物資出口強勁,能夠及時有效修補各國的短板和不足,並滿足了國際市場的急迫需求,7、8兩個月中國出口的表現都強於預期。由於產業系統和供應鏈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尤其高效運行的供應鏈絕不是臨時性的搭班組合。市場權威人士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可靠性將取代低成本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中國完善的基礎設施、龐大的經濟體量以及廣闊的消費市場,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可靠的生產與交易平台。
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加快復甦是企業向好的基礎,也是推動全球經濟加快恢復步伐的信心所在。中國企業要抓住這個難得的發展機會開足馬力,同時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需求,努力增強中國製造在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上的產品佔有率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