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子工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前8個月,進口機電產品4.05萬億元,增長2%。其中,集成電路3334.6億個,增加22.5%,價值1.51萬億元,增長15.3%。
此外,AI、物聯網、5G、4K等新興應用領域的高速發展,也成為半導體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集成電路產量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達到2018.2億塊,同比增長7.2%。截止至2020年6月中國集成電路產量為211億塊,同比增長11.1%;累計方面,2020年1-6月中國集成電路累計產量達到1146.8億塊,累計增長16.4%。量價齊升帶動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總額再創新高。
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情況
近年來,集成電路越來越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貨物之一,是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最大宗商品。而信息化帶動市場需求的增加、企業主動提升庫存避免疫情造成的供應短缺,是貿易增長主要原因。
出口方面,中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增幅最為明顯。今年1-5月,中國對越南出口額已大幅增長81%至54.3億美元;對越南月度出口額從2017年年初的2億多美元增長到今年5月份的約12億美元。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表示,中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的大幅增長始於2016年8月,當月出口突破1億美元,達1.18億美元,2020年5月達到11.9億美元的單月最高水平,月度同比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
進口方面,集成電路是中國自美進口的重點商品之一。2020年1-5月,中國自美進口58億美元,佔同期自美機電產品總體進口的23.6%。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數據,美國半導體行業佔據全球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並呈現穩定的年度增長,但由於各國實施了強有力的激勵計劃來刺激半導體制造業,美國目前只佔半導體生產總量的12.5%,2019年全球新建的六家半導體晶圓廠都在美國以外,其中四家在中國大陸。過去十年,海外芯片製造業的平均增長率是美國的五倍。”高士旺表示。
中國集成電路交易規模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3539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1490.6億元,同比增長23.6%。製造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966億元,同比增長17.8%;封測行業上半年銷售額為1082.4億元,同比增長5.9%。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表示,集成電路產業三個產業環節的比例更加優化。上半年,設計業佔比42.12%,製造業佔比27.30%,封測業佔比30.58%。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7562億元的產值規模,其中,設計業佔比40.5%、製造業佔比28.4%、封測業佔比31.1%,各環節比例逐步從過去“大封測、小製造、小設計”,到現在的“大設計、中封測、中製造”的方向演進。
中國集成電路政策
(1)全國性政策
自2014年以來,中國集成電路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這與國家的政策扶持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2014年發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從政策、資金、財税、人才培養、產業規劃等領域推動產業發展,並根據產業發展現狀,不斷完善政策法規。2018年以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2)地方性政策
除了國家層面出台的政策外,四川、江蘇、福建、浙江、湖南、安徽、重慶、廣東等地方政府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新出台了一系列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
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發展趨勢分析
1、政策引導推動集成電路成為戰略性產業
2020年8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旨在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
據統計,2020年已有超4個省份、6個城市出台的新基建政策中提及集成電路。受政策引導影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2020年依舊保持着密集的重大項目建設投資頻率。
從2000年開始,國務院陸續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當年6月發佈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2011年發佈了接續政策文件《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這兩個文件在投融資、財税、產業技術等方面給予行業全面支持。出台後,集成電路及軟件行業的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為提升經濟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1) 高層政策引導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集成電路排在實體經濟第一位置,足見政府對集成電路支持力度之大,2018年集成電路邁進實體經濟新徵程。2018年工信部工作會議:提出包括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經濟優化升級等指導。
(2) 地方層面也把集成電路當成戰略支柱性產業來發展
北京、上海、深圳、江蘇、湖北、武漢等基礎本身就比較強,現在福建、合肥、成都、西安等也對集成電路產業相當重視,在政策、資金、人才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到2015年,集成電路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明顯成效,建立與產業發展規律相適應的融資平台和政策環境,產業銷售額超過3500億元;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2、新興技術將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核心產品
集成電路產業新熱點和未來核心產品的熱點很多,也很集中,包括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G;戰略指引包括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AI技術令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等也成為集成電路的發展要地。
2018上,中國的IC設計企業數量大幅上升至1698家,比2017年的1380家多了318家,數量增長了23%。這是2016年設計企業數量大增600多家後,再次出現企業數量大增的情況。IC設計業得蓬勃發展,也代表了半導體供應鏈上游的蓬勃生機。
2018年IC全行業銷售預計為2576.96億元,比2017年的1945.98億元增長32.42%,增速比上年的28.15%提高了4.27個百分點。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6.8的匯率,全年銷售達到378.96億美元,在全球IC設計業的佔比再次提高。
3、核心技術及人才資源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力
儘管國內半導體市場廣闊、發展迅速,但在集成電路進口額“節節高升”的背後,是半導體對外依賴程度高、自給率低下的“殘酷”現實。中國半導體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卻還是存在產業結構與需求之間失配,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佔有率低的現象。
根據IC insights數據,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自給率僅10.4%,按中國集成電路產值CAGR 28.5%測算,2020年中國的自給率可以達到15%,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從進口替代的角度來看,集成電路自主化的意願和需求都極為迫切。
此外,集成電路製造業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術,也是橫亙在半導體產業的一大問題。即使是國內最先進的代工廠——中芯國際,也仍比台積電落後至少兩代製程。
人才缺乏同樣是集成電路產業老生常談的問題。集成電路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產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集成電路領域的核心和關鍵。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從業人員總數不到30萬人,按照2020 年全產業銷售10000億元人民幣,人均產值140萬元計算,需要70萬人的規模,人才缺口亟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