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李海媛)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火爆,7、8月以來爆款基金更是頻現,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基金黯然退市。8月25日,東吳鼎利債券型基金(LOF)(以下簡稱“東吳鼎利”)和中信建投貨幣基金同日發佈清算報告。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8月25日,年內已有82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較去年同比增長156.25%,更比肩去年全年的清盤數量。有業內人士指出,基金清盤數量顯著提速的原因與擴容速度加快、同質化問題等有關。
8月25日,東吳鼎利發佈清算報告稱,截至7月7日最後運作日,該只基金份額總額為3683.98萬份。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東吳鼎利年內淨值增長率虧損42.08%。據悉,東吳鼎利是由東吳鼎利分級債券型基金轉型而來,因分級運作週期屆滿,故轉型為上市開放式基金(LOF),並於2016年4月26日轉型生效。
在運作四年後,東吳鼎利在2020年7月6日經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決定終止《基金合同》並進行清算。另外,東吳鼎利於7月8日起進入清算期,並從2020年7月14日起終止上市。據公告顯示,該基金計劃先後進行兩次清算,第一次清算時間為7月8日至7月23日。但由於第一次清算結束日後仍持有流通受限債券導致部分資產尚未變現,故需進行二次清算。當上述未變現資產全部變現後進入二次清算程序,具體時間根據流通受限債券的變現時間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鼎利曾因踩雷信威債後,自有資金率先出逃而備受爭議。據瞭解,2019年初,東吳鼎利重倉持有的“16信威01”債券因到期未能及時兑付,估值遭大幅下調,以致東吳鼎利淨值大跌。但在大跌前,東吳基金旗下部分自有資金率先出逃,但並未對投資者進行提示,以致部分投資者蒙受損失,引發不滿。
除東吳鼎利外,本年度第二隻宣佈清盤的貨幣基金——中信建投貨幣基金也於8月25日發佈清算報告。截至2020年8月2日最後運作日,中信建投貨幣基金基金份額總額為971.78萬份。
包括上述兩隻基金在內,據證監會公開數據統計,截至8月25日,年內已有82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較去年同期的32只增長50只,同比增幅達156.25%,且今年清算數量已與去年總量比肩。
從市場情況來看,今年來新發基金髮行火熱、百億級爆款產品頻現,同時也有不少基金成為“日光基”,那麼,為何基金清盤數量也同比上漲甚至翻倍呢?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導致基金清盤數量顯著提速主要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近年來基金擴容速度較快,難免存在同質化,在新基金加速發行的同時,也對同質化產品帶來一定的生存危機,加快了這類基金的清退速度。另一方面,由於市場投資者喜好不同,在部分熱門基金備受追捧的同時,也有一些基金由於規模較低,資金參與度不高,清盤壓力也會加大,加速了行業的優勝劣汰。
某頭部券商基金分析人士也提到,由於迷你基金數量眾多,也給公募基金的運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並且也很難再吸引到新增的投資者,對於一些實在無法改造的“迷你基”,清盤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做法。
“清盤是很正常的現象,良幣驅逐劣幣。同時由於中國市場的基金數量較多,曾經野蠻生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各家公司大概率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旗艦產品,並且這些旗艦產品的規模會持續增長,所以,在可預期的將來,清盤基金的數量會越來越多。”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