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大股東鐵牛集團收到法院預重整申請的受理登記才半個余月,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也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這一切都在預示去年“四大車企破產”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8月7日,力帆股份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的公告》,公告顯示,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據悉,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以及重整成功與否都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如果力帆控股重整成功,力帆股份股權結構或改變,並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若重整失敗,力帆股份有可能被宣告破產,之後將被實施破產清算。
淘汰賽已開始力帆股份表示,此次申請司法重整的原因是力帆控股無法自我解決債務危機。
《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從2014年開始,力帆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便大幅上漲,到了2017年底,資產負債率為75.72%;力帆股份真正暴發債務危機是在2019年,這一年末,其資產負債率漲至85.4%;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繼續上升,達85.95%。截至6月中旬,力帆股份涉訴金額近30億元。
巧的是,伴隨資產負債率大幅上漲的卻是銷量頹勢。2014年起,力帆股份的銷量開始走下坡路,而這恰好是很多自主品牌藉助小排量購置税減半的刺激政策崛起的時機。力帆股份錯過這波紅利後,又因為遭受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的打擊,銷量一蹶不振。
今年6月份,力帆股份乘用車(包括新能源)銷量僅180輛,上半年累計僅152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是攔腰斬斷。
債務危機發生後,力帆股份試圖自救,曾先後轉讓生產基地和出售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此後,力帆股份方面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重慶市政府還牽頭地方金融辦及相關銀行機構債權人等幫助力帆汽車組織成立了債委會。
但這一切自救行為都已經太遲。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17年以來,力帆控股持續面臨債務風險,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相關問題,但仍不能徹底擺脱其流動性危機。為妥善解決力帆控股的債務問題,保護廣大債權人和投資者的利益,力帆控股認為其具有重整價值。”於是,力帆股份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
事實上,在力帆控股申請司法重整之前,力帆股份曾於7月9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旗下10家全資子公司早已因無法償還債務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進行重整。
除力帆控股外,7月21日,*ST眾泰也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於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通知》,對鐵牛集團的預重整申請受理登記。
這不禁讓記者聯想到去年10月業內廣泛流傳的“四大車企破產”的傳聞。當時,某銀行通知排查獵豹、眾泰、華泰、力帆四家車企破產風險的郵件被泄露,稱這四家車企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
眾泰汽車和力帆汽車都曾出面否認這一傳言,現在卻走上了重整的道路。而獵豹汽車和華泰汽車也早有拖欠員工薪資、降薪、大規模裁員等消息傳出,經營遇到了很大的難題。
吉利收購力帆?今年6月份以來,市場有消息稱,吉利汽車打算收購力帆股份。
就在力帆控股宣佈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的前一天,有自媒體報道稱,據一位接近力帆股份的人士透露,吉利汽車收購力帆股份已成定局,屆時力帆股份將僅保留摩托車板塊,其餘部分包括上市公司殼資源、生產資質、金融牌照等均由吉利汽車接盤。
上述消息還稱,“吉利汽車接盤力帆股份後,將獲得力帆股份在重慶當地的鴛鴦地塊,此地塊目前價值100億,而當地政府當初收儲只給了30餘億元。”與此同時,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為吉利汽車在A股上融資。此外,力帆股份還擁有吉利汽車夢寐以求的金融牌照,這對於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等板塊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於上述消息,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並不知情”。
其實,去年年中,力帆股份就有將公司業務重心重新迴歸摩托車業務的跡象。力帆股份在半年報中直言:“將聚焦公司優勢產業,加大對摩托車產業的研發投入,優化產品質量和結構梯隊,鞏固並增強摩托車產品競爭力。”
力帆股份本就是靠摩托車起家,鼎盛時期,力帆摩托車佔據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後來,隨着“禁摩令”的出台,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將眼光轉向乘用車。然而,力帆股份的乘用車之路並不順利,尤其在2015年力帆股份正式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後,“燒錢”更甚,而且收效甚微。
不同於乘用車業務的默默無聞,力帆股份的摩托車業務一直很穩健,該業務每年為公司貢獻營收高達30億元以上,毛利率也高達15%左右,且一直在反哺乘用車業務。
記者 肖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