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間,通策醫療(600763)、和仁科技(300550)雙雙披露公告稱,通策醫療擬斥資7.69億元拿下和仁科技控股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今年5月以來,A股市場頻現“A吃A”案例,通策醫療欲控股和仁科技已是月內第三起。從類型來看,三起案例基本均為行業整合,收購方與被收購方具有一定的業務協同性。
擬斥資7.69億控股和仁科技
5月15日晚間,據通策醫療、和仁科技公告,通策醫療擬斥資7.69億元拿下和仁科技控股權。和仁科技表示,5月15日,公司控股股東杭州磐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磐源投資”)、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日,磐源投資、杭州磐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磐鴻投資”)、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簽署了《表決權放棄協議》。
根據《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磐源投資將其持有的7879.53萬股和仁科技股份轉讓給通策醫療,參照上市公司的股份交易價格,確定標的股份每股轉讓價格為9.76元/股,股份轉讓價款總計為7.69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持有和仁科技7879.53萬股,約佔和仁科技總股本比例為29.75%。
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成為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呂建明將成為和仁科技實際控制人。資料顯示,通策醫療、和仁科技均為A股上市公司,其中通策醫療是中國大型口腔醫療連鎖機構;和仁科技主要業務則可以分為醫療信息系統和數字化場景應用系統兩大部分。
從盈利能力來看,通策醫療遠在和仁科技之上,2021年兩家公司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7.03億元、3481萬元。磐源投資等也做出業績承諾,稱在和仁科技現有業務下,公司2022-2024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
截至最新收盤日,通策醫療、和仁科技股價分別報136.34元/股、10.49元/股,總市值分別為437.2億元、27.79億元。以9.76元/股的交易價格,對比和仁科技最新股價10.49元/股來看,此次股權轉讓出現一定的折價。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般涉及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溢價案例比較多,可能有一定的買殼費用,折價的情況並不多見。
標的公司易主國資未果
實際上,在此次股權轉讓之前,和仁科技剛剛易主國資告敗。5月15日晚間,和仁科技還披露了一則《股份轉讓協議》終止公告,該事件還要追溯至2021年12月。
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學城信科集團”)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日,磐源投資、磐鴻投資、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信科集團簽署了《表決權放棄協議》。
從協議上來看,和仁科技兩次易主方案頗為相似,均為轉讓股權+放棄表決權。根據彼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磐源投資將其持有的7940萬股和仁科技股份,轉讓給科學城信科集團,轉讓總價10.78億元。交易完成後,科學城信科集團將成為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為和仁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和仁科技前後兩次易主股份轉讓數量雖然相差不多,不過價格差異較大。而這一情況主要源於和仁科技股價變動。
前次易主時,雙方商定每股轉讓價格為13.58元/股,而自2021年12月之後,和仁科技股價迎來一波下跌,還曾在今年4月28日盤中達到過7.85元/股的低點。對於前次股權轉讓終止的原因,和仁科技表示,因《股份轉讓協議》等所約定的合同生效期限期滿且生效條件未全部成就,磐源投資於5月14日發出了《協議終止通知》。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和仁科技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系5月第三起“A吃A”案例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A吃A”案例不斷,這已是5月以來第三起。
5月9日,華潤系旗下上市公司華潤三九對外披露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合計斥資29.02億元購買昆藥集團28%股份,交易完成後,昆藥集團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華潤三九擬購標的昆藥集團也是A股上市公司。之後,5月10日,紫金礦業也披露公告稱,公司擬購ST龍淨控制權。交易完成後,紫金礦業通過直接持股和受託行使表決權方式合計擁有ST龍淨2.68億股股份的表決權,佔ST龍淨股東所持表決權總數的25.04%,並獲得ST龍淨的控制權。
除了5月的三起“A吃A”之外,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今年1月、2月、4月也分別各有一起“A吃A”案例。
以最新三例“A吃A”來看,基本基於行業整合,業務上具備一定的協同性。其中,通策醫療就表示,通過收購和仁科技控股權,可以增強公司醫療信息化產業領域的綜合實力,與原有醫院的發展產生協同效應,整合後,有利於提升在專科醫院領域的技術、科研及醫療信息數字化能力,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競爭優勢。
華潤三九、昆藥集團兩家公司也均處於醫藥行業。對於收購昆藥集團的目的,華潤三九也表示,公司和昆藥集團均從事醫藥生產和銷售業務,此次交易能夠拓寬上市公司醫藥產業佈局,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紫金礦業則在收購ST龍淨時表示,ST龍淨的除塵及脱硫煙氣治理、工業廢水及植被修復技術等領域與公司礦山、冶煉板塊的環保治理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同時還可彌補公司在裝備製造方面的技術不足。
獨立經濟學家、中企資本聯盟主席杜猛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伴隨着市場全面註冊制的推進,A股的殼資源價值已逐步降低,一些中小規模上市公司本就可以作為併購標的,預計未來A股市場上的“A吃A”案例也會越來越多。
北京商報記者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