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家醫療上市公司爭做LP:九安醫療為何一天“壕”投5家基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魏笑 深圳報道 近日,九安醫療(002432.SZ)發佈公告稱,擬以3.4億元自有資金認購5家投資基金份額。

具體來看,九安醫療分別以1億元投資濟峯資本,1億元投資元生創投,7000萬元投資武嶽峯資本、5000萬投資耀途資本,以及2000萬元投資匯芯投資,合計金額為3.4億元;投資方向主要為醫療健康,以及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新材料等科技領域。

對此,深圳前海鴻順和投資首席投資官張子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九安醫療近年積累了大量利潤,在後市勢必面臨主業營收下降的問題,而積累的大量現金用於投資獲取新的潤利增長也是個好的選擇。

實際上,九安醫療做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夥人,創投機構的出資人)並非個例。近年來,醫藥健康行業上市公司扎堆進入創投圈,設立或入股產業投資基金。據Wind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今,已有近百家醫療健康行業上市公司出資做LP,包括貝泰妮、恆瑞醫藥、陽普醫療、安旭生物、凱普生物、英科醫療、百誠醫藥等。

對此,一名醫療健康行業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第一,醫藥企業受集採影響較大,積極進行投資可助力提高醫藥企業的現金使用效率,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第二,與投資機構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可能更加註重產品以及與自身的資源整合,利於產業佈局;第三,除自身領域外,企業還可反哺佈局其他產業,這將促進我國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分別投資1億元的濟峯資本和元生創投,均專注於醫療健康行業。

濟峯資本自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據濟峯資本官網,其投資版圖包括平安好醫生(01833.HK)、英科醫療(300677.SZ)、愛美客(300896.SZ)、翔宇醫療(688626.SH)、臻億醫療等明星公司。其中英科醫療斬獲數十倍賬面回報。

元生創投成立於2013年,同樣專注於健康醫療行業。據其官網顯示,元生創投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新藥創制、醫療器械、診斷和精準醫療、醫療服務四大領域。具體到公司,包括開拓藥業(09939.HK)、復宏漢霖(02696.HK)、聖諾生物(688117.SH)等140餘家企業,其中16家被投企業已經登陸港交所、科創板等資本市場。

除了醫療健康,九安醫療此次投資還涉及半導體、5G等近來年的大熱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九安醫療還投了以半導體投資著稱的武嶽峯資本。九安醫療出資7000萬,成武嶽峯資本旗下的嘉善鼎峯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基金目標規模10億元,主要投向智能傳感、5G相關領域、集成電路、集成電子、裝備智造、新能源、智慧醫療及健康等領域的成長期或成熟期項目。

此外,耀途資本主要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及能源科技早中期投資。目前,通過旗下管理的四期人民幣基金以及二期美元基金,投資人包括手機、汽車、存儲、機器人、消費電子領軍企業、知名母基金以及一線投資機構。

匯芯投資專注於投資5G和數字經濟產業鏈的創業項目,包括這條產業鏈上游的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半導體裝備,以及包含了物聯網、人工智能、AR等產業鏈下游的相關應用。此次被投基金主要投資處於中早期階段的、AI高科技領域的創業企業,將優先投資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孵化、合作或IP許可的企業。

九安醫療為何如此之“壕”?2010年6月,九安醫療在深交所上市,但上市後一直業績平平。2013年至2019年,九安醫療扣非淨利潤已連續7年虧損。

然而2020年,九安醫療迎來轉機。受疫情影響,額温計、血氧儀等防疫產品需求的飆升,九安醫療也藉此實現了業績的大幅增長,當年扭虧為盈。這一年,九安醫療的營收為20.08億元,大漲18436%;歸母淨利潤2.42億元,大漲264.68%。

此外,隨着新冠抗原家用自測試劑盒在美國市場的爆賣,九安醫療一舉填補了過去7年的虧損,股價也一度暴漲。今年上半年,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32.67億元,同比增長3989.07%;實現歸母淨利潤152.44億元,同比增長27728.49%。

“九安醫療近年積累了大量利潤,而在後市勢必面臨主業下降的問題,而積累的大量現金用於投資獲取新的利潤增長是一個好的選擇。”張子華指出。

於是,九安醫療選擇做LP,相當於把錢交給專業的創投機構管理。

但張子華也表示,其實3.4億元對於手上擁有140多億元的九安醫療而言比例並不高,其可以更加多元的佈局私募投資,選擇一二級私募產品進行配置。

做LP已成行業趨勢

九安醫療做LP並非個例。近年來,上市公司扎堆湧入創投圈,設立或入股產業投資基金。

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亦是如此。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醫藥一級市場融資額超過1200億美元,其中中國超過300美元,佔比超過四分之一,僅次於美國。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今,已有近百家醫療健康行業上市公司出資做LP,包括貝泰妮、恆瑞醫藥、陽普醫療、安旭生物、凱普生物、英科醫療、百誠醫藥等。

今年6月,貝泰妮宣佈以1億元參投紅杉資本作為管理人、紅杉坤鵬作為普通合夥人設立的紅杉基金。該基金主要關注科技、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等行業的投資機會。而早在2014年,紅杉中國便參與了貝泰妮早期的一輪融資。

9月7日,恆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其與子公司盛迪投資共同發起設立“盛迪生物醫藥基金”。其中,恆瑞醫藥及其控股股東恆瑞集團為有限合夥人(LP),各認繳出資額10億元,總規模達20億元,重點關注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研發。

其實,2016年,恆瑞醫藥子公司香港奧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香港奧美”)就已開始參與私募股權投資。香港奧美以自有資金認購兩隻海外基金份額,合計2000萬美元。

2020年6月,恆瑞醫藥公告稱,將出資2000萬元投資鈞鳴生命科學多策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主要管理人為鐘鳴威,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醫療大健康產業(醫療器械、創新藥、生物製品、外包服務領域等)。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投資是目前恆瑞醫藥對外投資最大的手筆。有業內人士指出,以自己控股的子公司為GP,是恆瑞與大多數醫藥上市公司做私募基金不同的地方,這或許是恆瑞希望在資金運用上有更多主導權。

在做LP的相關藥企中,泰格醫藥最為“活躍”,其是啓明創投、盈科資本、雲鋒基金、君聯資本、毅達資本、博遠資本等一眾知名機構的“金主”。僅2021年一年,泰格醫藥就作為LP投資了阿斯利康中金醫療基金、上海臨港生命藍灣基金,漢康生物醫藥人民幣基金等多隻基金。甚至有人表示“泰格醫藥更像一家投資公司”。

目前上市公司做LP已成為趨勢,原因為何?上述醫療健康行業投資者向記者指出,對上市公司來講,第一,可助力提高企業的現金使用效率,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以醫藥行業為例,受集採影響,我國醫藥企業利潤大幅縮小,且目前國內創新藥發展較為緩慢,因此,未來醫藥行業或積極進行資本運作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二,與投資機構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可能更加註重產品以及與自身的資源整合,企業的專業知識也有助於其更好地識別產業鏈中的優質項目,利於自身佈局。

金鼎資本創始合夥人何富昌曾分析,上市公司若想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尋求產業突圍,需具備以下條件,即可觀的營收,穩定的現金流,以及所處的行業生態有要足夠的延展性。

此外,比起直接進行股權投資,上市公司以LP的身份參與投資可避免兩個顧慮,一是被投資的公司業績不會直接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裏;二是免於對外公告具體項目,降低外界的關注度。

醫藥上市公司除了投資醫療健康領域外,還涉足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上述行業投資者指出,上市公司在VC/PE的幫助下一路成長,在積累了大量現金流後,這些企業開始與創投機構合作,反哺佈局其他產業,這將促進我國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醫藥上市公司設立私募基金,其實只邁出了第一步。“一款基金從募集設計、投資管理,再到退出、基金清算,整個週期一般需要5~7年。這個過程也許會很長時間處於‘沒有下文’的狀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4 字。

轉載請註明: 上百家醫療上市公司爭做LP:九安醫療為何一天“壕”投5家基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