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新澳
編輯 | 潘心怡
隨着北交所開市鐘聲敲響,超過400萬户投資者的目光聚集於此。興奮的不止有81家首批上市的企業,還有背後數十家保薦機構。
從9月2日宣佈設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正式開市只用了兩個多月時間。為了趕上“北交所速度”,被認為是北交所最直接受益者的券商機構為之開足了馬力。
“調研急”成為了申萬宏源中小公司部分析師謝金翰近期最大的感受。以往,一家公司從未上市到完成上市的主力人員往往是券商投行部門,當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後,分析師再對其撰寫報告。由於北交所的設立,處於北交所後備部隊的新三板公司關注度升高,分析師需要提前“跑出去”,更多地去挖掘早期價值。
對年輕分析師而言更是一種挑戰,工作約兩年時間的謝金翰發現,這次北交所調研工作的強度和難度提高了,加上項目存在隨機性,加班成為了他的日常,“可能明天哪兒有個好項目,今天晚上就得熬夜做功課,第二天就去調研。”
北交所以精選層為基礎構築新三板新格局,與滬深交易所錯位互補,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暢通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路徑。與主板不同,北交所瞄準的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
也因此,在研究北交所項目的時候,分析師們往往面對的企業還屬於初期,很難做到有例可循,需要花費更大的功夫去做功課。
儘管忙碌,不少券商機構卻也樂得如此。按照滬深交易所成立時間計算,中國資本市場已走入而立之年,投行業務發展了數十年,券商能夠獲得鉅額收益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少。隨着財富管理市場的不斷擴容,北交所的出現代表着一個新契機。
01 券商點燃“招兵買馬”熱情
北交所設立消息一經公佈就引發連鎖效應,據財聯社報道,受北交所設立影響,部分賣方研究分析師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小市值企業,紛紛推出系列深度研報,其中不乏30億元至50億元總市值的公司。
調研需求推動下,配備人力物力成為關鍵,券商“招兵買馬”的熱情被點燃。
據中證報10月底報道,北交所設立的消息傳出後,針對北交所業務及新三板項目承攬承做崗位需求增多,招聘方多為以新三板業務見長的中小券商,也有頭部券商積極攬才,對北交所及新三板業務骨幹開出最高4萬元月薪。
從230人增加到300人——這是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武超則為來年定下的團隊擴建目標。她告訴36氪,整個註冊制以來,不管是科創板還是北交所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推進速度之快,行業研究樣本也在飛速增加。
在研究範疇上,武超則表示,未來中信建投將涵蓋申萬一級的34個子行業。由於北交所的基礎還是原來的新三板,但研究企業的生命週期卻發生了前置,“以前主要研究的是真正意義上已經IPO的公司,市值基本在百億規模,北交所主要面向2億到10億市值規模的公司,更像在Pre-IPO階段。”
由於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調研的一個難點出在了估值模型上。武超則認為,北交所的企業或者其所在的產業鏈不是很成熟的時候,沿用傳統PE、PS估值方法是有挑戰的,“很多公司還在一個高研發、高投入的階段,我們怎麼去給這樣的公司定價?在研究上可能需要有更豐富的估值方法去完善,比如借鑑美股的現金流估值法等。”
具體來看,81家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佔比87%。目前,81家公司累計發行股票18.10億股,累計實現募資178.64億元,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4.84倍。
定位於“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也被業界認為很有潛力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
02 財富管理行業擴容
據券商中國報道,開市一週以來,已有1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先後被數十家機構投資者調研。其中,創遠儀器在一天內被21家機構投資者同時調研,晶賽科技一天內被19家機構調研。
急於發現北交所公司價值的不止有券商,參與到前述調研的還有券商資管、公募、保險資管、私募、信託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基本聚齊了各類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則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研發投入、募投項目進展、未來的發展規劃及業績預測等。
申萬宏源研究所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對36氪表示,“從微觀層面來説,北交所打通了新三板和滬深交易所市場,把原先精選層與滬深交易所的割裂狀態縫合起來,讓優質企業在新三板的最高層次——北交所能得到滬深交易所同樣的機構定價,從而提升了新三板整體的吸引力。事實上,9月2日官宣成立北交所以來,創新層和基礎層股價的上漲和成交量的提升更不容忽視。”
財富管理浪潮下,行業資金正積極地向資本市場靠攏。北交所帶來了投融資協同發展預期,投資者高昂的開户熱情則是其最好的註腳。
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户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户。這與北交所設置恰當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有直接關係——9月17日,北交所發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明確,個人投資者准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這一準入門檻與科創板持平,低於新三板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
從公告來看,在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中,易方達、廣發、華夏、南方、嘉實、大成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認購門檻低至1元。此外,匯添富、萬家基金旗下的基金認購門檻也只有10元,普通投資者也可借道北交所主題基金參與北交所投資。
北交所降低投資人門檻,體現的正是財富管理行業的不斷擴大。
今年6月初,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24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18-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預計到2021年底,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268萬億人民幣。
武超則的體會則是,註冊制以來權益研究的需求用“爆發式的增長”這個詞來形容毫不誇張。對此她解釋道,“一方面是整個資本市場的標的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或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在大幅擴容,直接對應的客户在大幅地增長。”
毋庸置疑,北交所的設立激發了投資者的財富熱情,能夠自由進出市場和分享企業成長紅利滿足了投資者長久以來的渴求。企業和投資者尋求“雙贏局面”的同時,積極參與“北交所業務爭奪戰”的券商勢必將迎來新的機遇。
在北交所開市之前,券商板塊已經提前兑現了一波利好——11月11號當天,證券公司指數日最高漲幅達到了3%,為最近一個月以來的最大陽線。
不過,對於普通投資者高漲的投資熱情,劉靖提醒表示,北交所的投資風險主要來源於中小企業基本面本身,以及市場流動性的風險。
“一方面,中小企業經營彈性大,意味着上下波動幅度可能較大,單季度的業績可能對公司股價影響較大,投資者需要作更專業的判斷。”劉靖進一步強調,“二是市場流動性或許沒有主板和創業板那麼好,投資者最好有長期絕對估值能力,否則容易在上下波動中迷失。”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