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 黃嘉祥
自9月2日創42.2元/股新高後,新希望(000876.SZ)股價開啓下跌模式。
截至9月23日收盤,公司股價錄得29.08元/股,半個月內跌去3成,市值蒸發580多億元。
不過,這並未改變新希望董事長劉暢繼續擴大養豬規模的決心。
9月18日,新希望發佈公告稱,為確保公司各項戰略,特別是養豬戰略的堅決落實,保證實現規劃中的生豬出欄目標,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及符合監管政策法規要求的其他資金不少於人民幣4-8億元,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新希望在同日發佈公告稱,擬投18.26億元新建3個生豬養殖項目,涉及年出欄量150萬頭,還將帶動飼料增量42.3萬噸。
這也是自今年9月張明貴出任新希望總裁、和劉暢搭班子之後,公司在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上的首次出擊。
作為中國第一代知名民營企業家、四川首富劉永好之女,劉暢自2013年出任新希望董事長以來,極力推動新希望從“飼料大王”向“養豬大王”和“食品王國”轉型,從飼料向養殖及食品等縱向產業鏈上不斷延展。體現在業績上,新希望的淨利潤由2013年的19億元增至2019年的50.4億元,其市值也由原來的270億元,一路突破千億元大關,7年上漲6倍。
逐年攀升的還有新希望的負債規模。
2016-2019年,新希望的負債率分別為31.66%、38.2%、42.98%、49.16%,2020年上半年進一步提高至58.95%。
為養豬增加狼性
自劉暢接班以來,新希望已經更換了3任總裁。
剛走馬上任的第四任總裁張明貴現年38歲,比劉暢小兩歲,是新希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裁,在飼料和畜牧行業的工作經驗並不多。
張明貴2008年畢業後即進入新希望集團工作。在出任新希望總裁之前,張明貴是新希望地產總裁,同時他還擔任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董事長、新希望集團副總裁、黨委書記等職務,“長期作為劉永好的助手”。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張明貴的履歷發現,其與劉暢有着不少交集。
公告顯示,張明貴曾任新希望集團團委書記、辦公室主任。接近新希望的知情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劉暢開始來公司的時候就是當辦公室主任,彼時張明貴也在辦公室工作,是劉暢的副手,“兩人那時候就已經搭過班子了”。
2014年,年僅32歲的張明貴開始擔任新希望地產總裁,在其任職期間,新希望地產快速週轉,不斷擴大規模,由此進入快速上升期。
2016-2019年,新希望地產銷售額持續高漲,分別為145億元、171億元、316億元、735.9億元,從原來的TOP100榜單之外一路殺進TOP50序列。
在帶領新希望地產取得跨越性發展後,張明貴迎來新使命。與相繼離開的前三任總裁陶煦、李兵和鄧成相比,來自地產圈的張明貴,其角色或許並不是輔佐,更多是開拓,尤其是在養豬業務的擴張方面。
“新希望這次對張明貴的任命,體現了重要人事決策的戰略匹配性與治理匹配性。從戰略匹配性來看,新希望不但從傳統產品線向多元產品線進行拓展,還在探索與歐美模式完全不同的養豬新科技和新模式,同時快速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新戰略的實施落地需要新的領導力,而不同類型的CEO其核心能力是不一樣的,或者説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領導力的不斷迭代。”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新希望養豬“大躍進”中,如何把在地產領域的運作經驗運用到養豬上,是張明貴需要面臨的考驗。
“養豬戰略數倍的增長,其實也需要極強的計劃性,以及管理的顆粒度,也需要整個管理標準非常的狼性和運營的剛性,從運營管理來講這是比較大的共性。”張明貴説。
拿地是地產與養豬的共通處之一,張明貴表示,地產是以買地作為生產,作為未來效益的基礎,今天我們養豬也是一樣,拿地很重要。我們的地產板塊儘管達到了千億級銷售的規模,但沒有一塊地是虧損的。這實際上對於投資標的,對於管理的顆粒度指標的強制化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大家都在養豬,其實養豬場的區域選擇的佈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的養豬場的佈局、地區的選擇會帶來很多的不一樣的東西,成本不一樣、效益不一樣,我會把地產的選址經驗也帶到了養豬的戰略佈局中。”張明貴表示。
重金擴張
作為國內農牧老牌巨頭,新希望以養殖發家,靠飼料“出圈”,飼料業務一直是公司的營收主力。
在劉暢執掌新希望之前和初期,飼料業務的營收佔比均保持在60%以上,並在2014年達到70.56%的頂峯。
之後,新希望變革的步伐逐漸加快,尤其自2016年以來,開始大力佈局養豬業務。
押注養豬業務的高峯期是在2018年國內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之後。
隨着中小散户迅速退場,加速生豬產能出清,豬肉價格開始一路飆升,迎來超級豬週期,新希望在全國各地開啓“跑馬圈地”模式,搶佔市場份額,成為了本輪豬週期中生豬出欄增速最快的養殖企業之一。
在持續推進養豬戰略背後,是新希望嚐到超級豬週期甜頭的不爭事實。
2019年以來,新希望業績駛入快車道,該年實現營業收入820.51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195.78%。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446.96億元,同比增長26.64%,實現淨利潤31.64億元,同比增幅達102.57%。
這也是劉暢擔任董事長以來,新希望取得的最好業績,其中養豬業務功不可沒。
具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豬產業實現營收69.48億元,同比增261.23%,實現毛利潤29.6億元,同比增708.11%;營收佔比由去年同期的5.45%升至15.54%,雖位列第三大板塊,卻也是利潤貢獻率最大的板塊。飼料業務以225.86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一板塊,佔比由去年同期的54.57%降至50.54%,毛利潤為17.78億元。禽產業為第二大業務板塊。
雖然養豬業務起步較晚,但目前位居行業第四的新希望卻野心勃勃,提出擠入行業前三的目標。
披露半年報後,新希望提出,在2020年實現800萬頭出欄量不變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後續幾年目標,即2021年確保2500萬頭出欄,挑戰3000萬頭出欄目標,2022年確保出欄4000萬頭。
如此高速擴張,自然離不開大量資金支撐。
新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40億元可轉債的發行、20億元中期票據(疫情防控債)及1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發行,並申報了40億元定增計劃。其財務費用也隨之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為4.31億元,同比增長134.27%,主要系公司債務融資規模增加,導致利息支出增加。
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希望總負債達538.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334.2億元,短期借款為157.4億,而貨幣資金為101.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586億元;流動比例為0.86,速動比例為0.41。
據新希望規劃,2020年擬投入200億元資本開支用於養豬產能的擴張。這一數字或許還會繼續增加。新希望在9月7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就算新希望以這麼快的增長速度,一年的資本開支在300億元(左右)。”
新希望方面表示,在資金儲備方面,公司擁有全球範圍內多家金融機構合計超過70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目前用信比例不到50%,上半年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3.56%以下,後續將會更有力地支撐養豬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對於劉暢和新希望而言,在大力佈局養豬之外,亦需着眼於更長久的未來。豬週期一直都是懸在生豬養殖企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3-5年循環一次。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是大擴張之後所有養豬企業必須面臨的挑戰,隨着豬價下行,未來更加考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選擇怎樣的路徑穿越豬週期。
“我們在當前的形勢下,能夠在追求規模的階段快速增長,那麼我們也相信,當養豬進入了下一個時代,不是規模化競爭的時候,我們拼的是成本,拼的是供應鏈的能力、上下協同的能力,不但養得好,還要做屠宰精加工、還要會做食品深加工,拼的是與市場對話的能力。”劉暢表示。
截至9月24日午間休盤,新希望報28.37元/股,跌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