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曾被外資產業鏈殖民的行業,迎來了國貨崛起時代

又一曾被外資產業鏈殖民的行業,迎來了國貨崛起時代

  文 | 華商韜略 遺墨

  登珠峯、潛深海、上太空,最近幾年,地理空間上的極限突破刷新國貨品質天花板的明月鏡片,最近再攀高峯——在今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了,成為中國鏡片上市第一股。

  按銷售額計,外資品牌靠併購等方式,吃掉了中國鏡片市場近六成的份額,而本土頭部品牌中幾乎只剩下明月鏡片一家還在挺着。

  當年,外資也一度吞併明月鏡片,但被謝公晚多次拒絕。他給出的理由是:“中國鏡片企業還沒找到出路,賣掉太可惜了。”

  登陸資本市場,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説都是一次重大的轉折。不僅可以夯實產業地位、增強上下游話語權,對於品牌的建設與提升也有極大的正向拉動作用。

  據瞭解,明月總共募集資金5.68億元,將全部用於項目建設,生產、研發、品牌均有佈局,其中重點傾向於生產力開拓。

  技術,一直是明月發展中的關鍵詞。

  樹脂鏡片是目前最常見的鏡片材料,然而,樹脂鏡片的上游原材料——樹脂單體,長期由國外原材料供應商如三井化學、韓國KOC把控。在樹脂鏡片生產所需的輔助材料如光學添加劑、生產設備等,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

又一曾被外資產業鏈殖民的行業,迎來了國貨崛起時代

  正因為對資金有着極高要求,在國產化領域,大部分中國企業總體偏弱。而得益於抽身價格戰,提前佈局研發,明月鏡片是少數涉及自主研發生產樹脂單體材料的中國企業。

  新項目投產後,明月鏡片每年將新增1,650萬片的高端樹脂鏡片產能和850萬片的常規樹脂鏡片產能,產業規模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跳躍式上升。

  這意味着,明月鏡片國產頭部地位將進一步鞏固,也有了進一步和外資企業博弈的空間。

  產業的底氣,與資本的支持息息相關。當年,中國鏡片企業不能打,就是缺錢搞研發,困於產業鏈低端爬不上去,無奈被外資吃掉。

  所以,如果僅靠自我造血進行內生性增長,增速難免有限,一旦有了外部資本的助力,滾動速度往往會得到指數級的提升。

又一曾被外資產業鏈殖民的行業,迎來了國貨崛起時代

  當年,一大批外資企業之所以能迅速佔領中國市場,在日化等領域攻城略地,離不開資本運作的輔助,通過收購中國企業擴大盈利來源,然後再用新增的盈利繼續對外收購,形成自洽性的擴張機制和閉環。

  中國曾經是一個資本極度短缺的國度,所以騰訊、阿里等中國科技企業需要依靠境外資本支持,去海外上市。

  但今時不同往日,內地資本市場愈發國際化、市場化,融資手段豐富便捷,給想幹事、並且能成事的企業家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今天,中國企業也要用好資本工具,給產業打氣。

  這方面,愛爾眼科就是深度受益者。

  2009年上市初,愛爾眼科旗下只有20家醫院,而截止到2020年底,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645家,醫療機構遍佈全球。上市後的11年裏,愛爾眼科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增長了約19倍和18倍,市值更是從幾十億成長為2300億的巨頭。

  由此觀之,背靠7億近視人羣大市場的明月鏡片,依然極大想象力和增長潛力。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9 字。

轉載請註明: 又一曾被外資產業鏈殖民的行業,迎來了國貨崛起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