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黃興亮,清華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擁有14年研究及投資經驗,其中7年投資管理經驗,自其管理以來,萬家行業優選攬獲金牛獎、金基金獎權威大獎,榮膺晨星基金、銀河證券和上海證券5星評級。
近期市場風格輪動,投資風格是否應該因此改變?如何投資才能在市場長期“存活”?“缺芯”情況下,國內半導體行業反而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時點港股和美股的投資機會是否被看好?對此,萬家基金基金經理黃興亮跟大家分享精彩觀點。
黃興亮表示,如果我們一直被市場牽着鼻子走,很難在市場長期生存下來,相反應該做自己所擅長的,慢慢聚焦於此,自下而上的去尋找科技行業的超級成長股。“缺芯”環境下,國內很多的供應商也獲得機會嵌入到下游汽車廠商和供應鏈裏面去。
以下為文字精華:
1、萬家基金黃興亮:做擅長的策略才能長期取勝
劉洋:作為基金經理會受到情緒帶來的影響嗎,關於投資風格和情緒是不是會受到市場影響的結果?
黃興亮:我們講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所以每一個階段,市場的風格可能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如果在三四年前,我們面對市場風格變化的話,其實也很難説能夠做到非常鎮定地去面對,因為每一個階段,市場的誘惑如此之多,當然陷阱也如此之多。我們通常會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迫使不得不去調整一些投資的方向,調整一些標的公司等。
在過去的這幾年裏面,我們經歷了很多嘗試,慢慢發現如果我們一直被市場牽着鼻子走,在裏面要想長期生存下來非常困難。我們應該做自己所擅長的,慢慢聚焦於此,自下而上的去尋找科技行業的超級成長股。
所以我們逐步地形成一個成長的風格,同時也是偏長期的風格,相對淡化短期市場的波動。總的來講就是,擁有比較大的成長潛力,同時能夠活躍持續地創新的這些企業。所以站在今天,我們也不能説完全能做到,但是會比過去要好很多,我們會接受市場短期所有的不確定性,以及這些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波動。
劉洋:想冒昧地問一下,這兩天市場有一些基金出現贖回,去年又申購,所以會逼迫基金經理去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所以您估計什麼情況下會改變剛才您的策略,什麼時候有可能會做調整嗎?
黃興亮:每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過去我們做過很多嘗試,包括很多短期機會的把握,市場主題型的機會,因為行業景氣度帶來的一些潛在的行業性機會,包括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一些階段性的機會等等,但是,我們做下來效果並不好。其實我們也非常希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看來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就不得不放棄一些操作,守住自己相對而言擅長的角度。
這個策略在多數時候都不大會發生改變,因為我們過去的經驗教訓給到我們的認知就是在這個市場中做相對來講不太熟悉和不太擅長的事情的時候,比較容易掉到坑裏。
因為我們着重於長期,相對淡化短期,所以每一個短期來看,我們會面臨相當的不確定性。比如説,市場的風格和我們的持倉結構的匹配度不是很好的時候,我們階段性會落後於市場。唯一的目標要有的話,我們會努力爭取在相對的長期,比如兩年、三年、五年的時間維度,能夠做到比較好的複合增長。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一貫性,展現給投資者這樣的一貫性,同時也需要充分告知投資者,我們這樣一個策略的風格和特點,投資者也需要做好自己的風險評估,看是否和我們這樣的策略相匹配。
2、萬家基金黃興亮:半導體本土供應鏈產品迎來發展
劉洋:關於像新能源、半導體,您現在的觀點怎樣?行業既有前景又有短期的困擾,您怎麼看?
黃興亮:新能源車年內表現非常好,整個行業都在快速地增長,下游有很多新的進入者,帶動中上游材料製造環節的增長。我們也看到,整個行業在這個階段,大家關注的重點是放在中上游的材料、資源,可能再往後關注點慢慢會挪向偏下游的整車,甚至是車內的智能化。未來的智能駕駛普及如果之後,可能衍生出來更多新的業務。
業界普遍預計,到年末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會到15%-20%,而之後在明年末,滲透率可能會達到30%左右甚至更高。滲透比例達到一定程度,硬件往軟件可能就顯得重要了。因為普及率升高後,汽車的智能化,包括面對C端的這些應用業務就有機會發展起來。。
而新能源車在過去這兩年的爆發增長,一定程度也成為過去一兩年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需求增長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半導體產業全球來看都處在相對供應緊缺的狀態。
而國內很多的供應商在嚴重缺芯的環境下,也獲得機會能夠嵌入到一些原來非常難進入的下游汽車廠商和供應鏈裏面去,從而給國內的汽車芯片產業鏈細分領域帶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我覺得對於國內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講,汽車缺芯只是一個縮影,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很多其他的領域都面臨着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就是本土供應鏈的成長。
半導體不是一個新行業,它的市場格局就是海外領軍企業寡頭壟斷的狀態,這個對後來者來講挑戰非常大。但是在這幾年,國內的供應鏈遇到很好的發展機會,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去兩年大的國際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下游需求的增長。
汽車芯片的應用,萬物互聯下各種智能終端的增長帶來整個需求增長,導致缺芯的狀態出現,也給國內企業更多的嵌入原有供應鏈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企業就有機會去進行商業,就可以迭代他們的產品,從而不斷進步。
過去國內很多產品可以做,但是可能不夠好用,從不好用到好用需要有機會去改善和完善,這種情況下,這兩年整個行業環境的變化就非常有利,因為下游的廠商願意來使用本土供應鏈的產品,從而幫助國內的供應鏈去發展和進步。
中國消耗了全世界三分之一還要多的芯片,但是隻有很少一部分是能夠自己生產的,我們每年花在進口芯片上的錢可能跟花在進口石油的錢差不多。我們設想,這裏面如果能有一小半相對偏成熟製成的,相對門檻低一些的芯片,我們能夠自己做的話,對國內整個供應鏈的拉動將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們認為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雖然現在我們很薄弱,但是未來我們一定要成功,必須成功,因為這個關乎我們整個應用的安全、科技的安全,同時也是推動國內整個科技產業進步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3、萬家基金黃興亮:港股結構性機會仍在
劉洋:港股面臨調整,是否已經到底?美股大家總是認為會調整,但是經常走得很強,所以什麼時候投資港股和美股比較好呢?
黃興亮:這個問題非常有挑戰,我們先講港股,港股和美股在過去一段時間可以説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港股過去一段時間調整,主要也是因為一些大的監管政策的變化。今年以來,對A股市場來講,大的政策變化也是有相當大的影響,但這些方針政策長期來講是有益的,它有利於去創建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讓更多的實惠能夠給到老百姓,同時能夠讓更多的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空間,長期有利於我們的經濟體持續地增長到下一個階段。
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港股上市公司本身經營的基礎並不是非常好,比如它的流量基礎還在削弱過程當中的企業可能受到的衝擊和影響會比較大,投資者需要謹慎看待。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它的流量基礎還很堅實,同時它的生態還非常有活力,還在不斷地擴大中,業務驅動力還很強,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所以當它把超額壟斷利潤的部分擠出以後,它很有機會在新的平台上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對這類公司來講,它跌下來可能就是機會。
再講美股,這幾年以來市場反覆討論美股是不是到頂了,但是它一輪又一輪的創出新高。它的背後,我們看到確實有很多企業的盈利有很好的增長。所以本質上,它長期來講還是來自於企業的增長。對於美股未來還會不會漲,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去預測。
其實在今年年初,全球普遍有一個政策大轉向的預期,認為隨着疫苗出來後,疫情會逐步控制,經濟可能會修復,過去幾年寬鬆的環境會收緊,但是後來發現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很高,病毒的變種導致疫情反覆等等。
第二,即使這個政策要轉向,它也不是一個非0即1的過程,它並不是説一個開關那麼簡單,它往往有很長的過渡期,可能會持續一年、兩年,甚至三年更多。在很長的過渡期當中,市場裏面結構性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所以我們還是立足於去把握結構性的機會,努力地去找到那些未來能夠不斷地成長的公司,用長期的相對的確定性來應對我們所面對的短期的困擾。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