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上週末,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監稽查的20起典型違法案例,這20起案例當中,有三起屬於財務造假案例,分別涉及撫順特鋼、盈方微兩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公司新綠股份。
這三家公司的財務造假可謂是各有高招,像撫順特鋼是偽造“返回鋼”入庫憑證虛增庫存;盈方微以在境外開展數據中心業務為名,在不具備業務開展條件、不能提供合同約定服務的情況下確認收入;新綠股份則是賬外設賬、虛開發票,有組織實施財務造假。
國務院金融委近期多次提到,要堅決維護投資者利益,對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而對於打擊和遏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意義和重要性,此前的節目曾多次進行了評論。今天就來重點説説作為普通投資者,怎樣防範財務造假,或者説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踩雷”。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大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術”,這個“術”,不是數字的“數”,而是“技術”的“術”。
首先,如何避免踩雷?
這鍛鍊的是一種基本的風險識別能力,簡單説就是對於某些上市公司存在的異常現象,要多留一些心眼。例如,一段時間內利好不斷股價異動暴漲,財務指標尤其是盈利能力明顯高出同行,頻繁蹭各種熱點,吸引各路機構研報追捧等等。當市場上一片熙熙攘攘時,我們就要冷靜地想一想:公司的盈利能力真有描述的那麼強嗎?產品在市場上能看到嗎?大客户為什麼只有一兩個?在眩目的股價和財務指標背後,是不是隱藏着股票質押,股東減持的風險?不瞭解的、看不懂的、無法解釋的,不要輕易觸碰,做一個有原則、有態度的投資者,而不是投機客。
其次,萬一踩到雷怎麼辦?
我們還需鍛鍊自己,充分了解和運用法律法規、制度框架的能力。大家如果仔細研讀新《證券法》就可以發現,投資者保護制度在其中有專門的章節,像投票權徵集、先行賠付、證券糾紛調解、證券支持訴訟、股東代表訴訟、證券代表人訴訟等等,一系列創新的制度安排極大豐富了投資者保護的“工具箱”。
所以説,一不小心踩雷了,最積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需要強調的是,向造假者的索賠,不僅僅是力求挽回個人的損失,也是對潛在造假者和造假行為的一種震懾和防範。
打擊財務造假,不僅是監管部門的事,更需要全市場形成合力,打響一場全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