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MSCI季調不涉A股擴容納入,北向資金開啓“做差價”模式

MSCI最新表示,將於8月12日宣佈8月季度指數評審結果,結果將於8月31日收盤後生效。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此次季度評審不涉及A股納入因子的變化。不過,MSCI可能會根據滬深股通調整而調進或調出部分A股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場熱議北上資金開啓“價差模式”。一方面,行業板塊輪動明顯加快、追熱點的現象增多;另一方面,資金流入、流出相伴而生,7月下旬開始雙邊波動明顯加劇。

原因在於,在A股估值修復後,外部擾動始終是市場的焦點。畢盛(APS)資管首席投資官王國輝對記者表示,在美國大選因素擾動期間,加大現金的配比,並提升對外部擾動更為免疫的板塊配置。另一個原因是,“北上資金持有A股倉位達1.7萬億元,短期流出幾百億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持倉量已比較巨大的情況下,調倉需求肯定會有,不可能一直買入持有。”MSCI亞太區指數解決方案研究部主管魏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8月MSCI季調不涉A股擴容納入,北向資金開啓“做差價”模式

來源:通聯數據

年內MSCI擴容納入A股概率低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當前,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納入因子是20%,而今年進一步擴容的概率很小,因為目前MSCI並無繼續對客户展開諮詢的計劃。同時,對外資機構而言,20%的比例已不算小,他們更傾向於多一些時間來觀望。

在MSCI看來,下一步擴容的四大主要問題尚未解決——風險對沖和衍生品工具的獲取,在陸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中國A股較短的結算週期,陸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

就衍生品而言,MSCI方面仍不認為近期的滬深300槓桿及反向產品能完全滿足外資的風險對沖需求。去年,港交所宣佈攜手MSCI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目前監管尚未批准。

此外,儘管綜合交易機制得到變相的解決,但外資仍需時間觀察其效力。港交所於7月10日推出SPSA集中管理服務,作為進一步服務滬深港通的新措施。事實上,這是實現綜合交易機制的變通方式,使得外資基金經理人無需對一個個組合分別下單交易,而是可以統一下單、一次性交易後再公平劃分到每個投資賬户。

“SPSA集中管理服務可能解決了綜合交易機制問題,MSCI要審核一個機制是否有效,既要看機制是否落地,也要收集投資者的實踐反饋。”魏震對記者稱。

就今年來看,科創板要被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進而被納入MSCI旗艦指數的概率不大,或需更長的觀察期。

北向資金進入“做差價”模式

正因為今年沒有增量被動資金的流入,且A股此輪反彈幅度較大,7月下旬以來,北向資金明顯進入“做差價”模式。

根據通聯數據,7月2日開始,北向資金連續4個交易日出現超百億元的淨流入,分別為195.89億元、155億元、164.36億元、118.88億元。但從7月9日開始,流進、流出更為頻繁,9日開始,資金流動依次為105.28億、-19.88億、95億、57億、-150.17億、-4.55億、-54.37億、33.01億、-34.2億、-8.09億、63.92億元。7月底至今,這種波動模式仍在持續。

8月MSCI季調不涉A股擴容納入,北向資金開啓“做差價”模式

同時,板塊輪動也明顯加快。例如,根據7月14日公佈的最大淨減持行業數據,北上投資者拋售科技和消費類股,同時增持保險和券商。這一板塊的分化表明,北上資金在持有A股頭寸方面正變得更加具有戰術性和機會主義。

北上資金對熱點的追趕度也有所強化。8月5日,當日淨流入最多的20大個股中,大多為半導體概念,例如三安光電、中芯國際、紫光國微等。

未來,貿易摩擦仍將是驅動資金波動的主要因素。“外部不確定性使市場不時出現震盪,但當負面消息趨於平靜後,市場又開始追逐風險,這似乎成了一種規律,因此可以看到北上資金也在循着這種規律波動。”某歐洲資管機構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從估值角度看,與自身歷史水平相比,A股市盈率約14倍,而5年期平均值為12.1倍,估值修復已到一定程度。

機構普遍認為市場向好。就下一階段而言,王國輝對記者稱,其近期開始提升現金倉位以應對四季度潛在的波動;瑞銀方面則表示,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小、有望領漲的主題更值得關注,包括在線配送滲透率上升、啤酒高端化、建築業復工和行業龍頭市佔率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黃金投資需求和銅資本支出增加、蘋果供應鏈,以及可能私有化的標的。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

【來源:通聯數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1 字。

轉載請註明: 8月MSCI季調不涉A股擴容納入,北向資金開啓“做差價”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