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全球經濟2020年將收縮3%,嚴重程度超過2007-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那麼,在全球經濟下行已是“確定性事件”的背景下,百姓的資產配置意向都有什麼變化?期望配置的標的有哪些?青睞的配置方式是什麼?為此,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聯合《金融博覽·財富》雜誌進行了在線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58%的受訪者選擇了“更積極地進行資產配置”,63%的受訪者在全球經濟下行期間的資產配置“偏向更穩健,配置更多避險資產”。而在避險資產的配置意向上,“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排在了前兩位,佔比分別為55%和49%。同時,37%的受訪者期望持有黃金,佔總資產的比例為5%-10%;28%的人還期望持有現鈔(含人民幣、外幣等),金額是2萬-5萬元。
本次調研共收回有效樣本6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5%和55%。其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17%,“75後”佔比15%,“70後”佔比12%。從月收入看,3000元以下佔比20%,3000-5000元佔比18%,5000-10000元佔比37%,10000-20000元佔比20%,20000元以上佔比5%。
近6成受訪者選擇“更積極地進行資產配置”
當前,新冠疫情的陰霾還未退去,在全球經濟下行預期下,人們對資產配置的理解是什麼呢?
調查數據顯示,58%的受訪者選擇“更積極地進行資產配置”。其中,在月收入超過2萬元的高收入人羣中,有72%的人對此表示認同,而“90後”人羣中也有62%的人認同此觀點。總的來看,上述兩個羣體的積極態度遠高於其他羣體,體現出了資產配置“主力軍”的特徵。
此外,有30%的受訪者選擇了“按兵不動,各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暫時不變”。也有8%的人表示“經濟下行,無力進行資產配置”,特別是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羣選擇該觀點的比例達14%。
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主動“出擊”,積極抓住機會進行資產配置。與此同時,對於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低收入人羣在經濟收入及資產配置兩方面所受到的影響相對更大。
當然,要進行資產配置,個人收入的穩定增長是基礎。全球經濟下行下,個人對財富積累的預期是怎樣的?調查數據顯示,43%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尋找新的機會,預期個人收入會增加,財富積累加速”,41%的人則認為“隨着經濟下行,個人收入在下降,財富積累速度降低”。另外,有13%的人表示“沒有大的變化”,也有3%的人表示“不好判斷”。
總體上,對於個人收入的預期,樂觀和悲觀的人羣各佔了一半。而這也更多地體現在年齡的差距上,“90後”正處於上升期,有47%的人表示“樂觀”;“70後”的職業生涯基本穩定,甚至面臨着退休,只有21%的人還保持着“樂觀”的態度。
“穩健”成資產配置意向的關鍵詞
對未來預期是否樂觀,也影響着人們進行資產配置的方向。
全球經濟下行,個人資產配置的偏好有什麼調整?調查數據顯示,63%的受訪者表示“偏向更穩健,配置更多避險資產”,也有27%的人選擇“暫時沒有調整,按以往節奏進行”。另外,選擇“偏向更激進,抄底機會難得”和“不好説”的受訪者都僅僅佔比5%(見圖1)。
可以預見,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收入預期的下降讓多數人在資產配置上更偏向“穩健”,並在“穩健”中尋找機會,而在“穩健”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則考驗着每個人的財商。
另外,“穩健”偏好也讓人們對避險資產更加青睞。對於期望配置的避險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調查數據顯示,選擇配置“10%-20%”和“20%-30%”避險資產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32%和30%。同時,也有15%、14%和9%的受訪者選擇的比例是“30%-50%”“10%以內”和“50%以上”(見圖2)。
可以看出,大多數受訪者期望配置的避險資產比例在10%-30%,這也符合家庭資產配置“四象限”的原則。
“存款”“銀行理財產品”成避險資產主力
在問及“全球經濟下行,期望配置哪些避險資產”時,調查數據顯示,“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佔據了頭兩把交椅,比例分別為55%和49%。與此同時,選擇“保險”“基金”和“房產”的受訪者比例也分別為38%、35%和34%,排在了第二梯隊。另外,“黃金等貴金屬”“股票”和“‘寶寶類’理財”也分別佔比27%、20%和19%(見圖3)。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寶寶類’理財”的受訪者並不多,這可能與最近“寶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破2”並持續走低有關。
可以看出,在避險資產的配置意向上,首選的仍是“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這與人們更喜歡儲蓄的特性是一致的。
更進一步,在全球經濟下行期,當問及人們對“現金為王”的理解時,調查數據顯示,38%的受訪者表示“全球經濟下行,計劃持有更多的流動性資產”,28%的人則表示“減少流動性資產的比例,更多配置長期的高收益資產”,也有25%的人表示“暫時持有流動資產的比例不變”。這反映出一種略顯矛盾的狀態:受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的影響,有些人堅持“現金為王”,認為流動性更重要,而另一些人則想通過配置高收益資產或“抄底”的方式來增加財富,以抵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另外,在人們關注比較多的黃金和現鈔等避險資產上,人們期望配置多少比例?調查數據顯示,37%的受訪者期望持有黃金,佔總資產的比例為5%-10%。28%的人還期望持有現鈔 (含人民幣、外幣等),金額是2萬-5萬元。
“專業金融機構的服務”更受青睞
在資產配置上,“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那麼,在資產配置方式的選擇上,人們更青睞的方式是什麼?
調查數據顯示,“專業金融機構的服務”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9%。其次是“自行操作”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服務”,佔比分別為45%和33%。另外,“朋友幫忙”“聽取媒體意見”和“其他”也分別佔比17%、16%和4%。
可以看出,人們更信賴專業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資產配置服務,這方面,銀行佔據了先天的優勢,可以更迅速、更精準、更全面地提供相關服務。
另外,在問及受訪者“全球經濟下行,未來資產配置存在的困難”時,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下行,各類資產的價格波動頻繁”排在第一位,佔比44%。其次是“人們在資產配置方面的知識仍欠缺”“隨着各類資產價格的下跌,資產變現、調換不暢”,佔比都是37%。與此同時,也有34%、31%和29%的受訪者分別選擇的是“全球經濟下行,既有資產配置理論亟待更新”“相關機構提供的資產配置服務仍有待完善”和“預期收入受影響,無力再進行資產配置”(見圖4)。
可以看出,“資產價格波動頻繁”“資產配置方面的知識欠缺”和“資產變現不暢”等是人們資產配置時面臨的難題,需要相關各方持續發力去解決。
總的來看,受疫情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人們的預期是偏“悲觀”的,資產配置也以穩健為主。不過,對不同的人來説,危與機是並存的,危機中也潛藏着資產配置的巨大機會,關鍵是,如何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