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金融科技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老齡化和消費習慣阻礙發展

中國小康網5月9日訊 老馬 一本題為《瑞穗銀行19年苦鬥史》的新書上市後成為日本出版界的一匹黑馬,登上了日本最大的圖書銷售平台-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銷量冠軍。日本3大金融集團之一的瑞穗銀行歷時8年,投入4000億日元動用35萬人次開發出的結算系統被稱作日本IT史上最大的手筆。苦難疊加的開發過程和鮮為人知的銀行內幕猶如一部災難大片為讀者津津樂道,同時傳統金融技術集大成的系統能否與金融科技(FinTech)無間隙對接?也讓讀者頗為擔憂。

日媒:日本金融科技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老齡化和消費習慣阻礙發展

日本書店熱賣的圖書《瑞穗銀行19年苦鬥史》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是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全球風靡一時的比特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上產生的加密貨幣。在新技術的推動下,金融科技浪潮已經撲面而來,給傳統金融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銀行需要閉門苦鬥,更需要開門創新,如何在金融科技上開展創新將成為銀行今後發展的生死攸關的問題。

日本金融廳在2015年度金融行政方針中承認日本在金融科技上已處於落後地位,並於《未來投資戰略2017》中提出加快對金融科技的實驗和應用,2018年設立了名為“金融科技創新樞紐”的新組織,對日本主要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進行跟蹤。

日本也在許多領域引入了金融科技。比如人工智能(AI)已經應用於徵信與反欺詐、機器人投顧,今後向AI邏輯的透明化發展;大數據已經用在市場營銷和投資上,也正在其他領域推廣;區塊鏈目前用於結算和匯款以及智能合約,今後會用於電子貨幣和證券結算以及房地產管理等領域;應用程序接口(API)已經用於家庭金融記賬服務,今後可以用於系統更新和結算升級等。

目前,日本消費者認知度高的金融科技是利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網銀服務,網上平台支付,家庭金融管理應用,虛擬貨幣等。從消費者使用頻度上可見金融科技服務尚處於起步階段。比如日本金融機構雖然積極推進家庭金融記賬服務,但是許多消費者依然持有消極態度,目前的利用率不到20%。另外,出於對網銀賬户以及信用卡信息被盜用的顧慮,日本消費者的網銀利用率從2010年的75%下降到2020年的65%,銀行窗口和ATM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金融服務渠道。可以認為數字化在銀行交易中的使用頻度決定了金融科技在日本的推廣速度。

那麼擁有全球一流的生產技術和高水準研發能力的日本為何會在推進金融科技上步步維艱呢?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經濟發展的階段和人口結構、消費習慣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從1989年的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至今的20年為稱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在此期間走入日本社會的80後、90 後人口目前有2680萬人,其消費提倡簡約和方便,持有的金融資產有限。目前,日本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了33%,遠遠高於我國17%的水平。這個羣體的消費高峯是在泡沫經濟前後的10年,因此金融科技對老年人口的滲透具有侷限性。

另外,日本家庭以存款優先,投資熱情並不高。中日兩國家庭的金融資產結構顯示:佔日本家庭53%的是現金和儲蓄,29%是保險和年金,14%是股權等資產運用(日本銀行數據);佔我國家庭46%的是現金和儲蓄,25%是證券和理財投資(Wind數據)。由此可見,投資佔日本家庭金融資產的比例小,對金融科技的利用也有限。

日本金融廳在2019年的報告中提出了“養老需要存款2000萬日元”的觀點,這讓民眾不得不考慮存錢養老。從日本厚生労働省發佈的《2018國民生活基礎調査》中可見:存款有2000萬日元的家庭中,60歲以上的家庭佔到了59%,30-40歲的家庭僅佔10%。日本家庭肩負房貸和子女教育的雙重壓力,一般在60歲之前難以實現財務自由,長年積攢加上一次性退休金或是繼承財產應該是老年人存款多的原因。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3 字。

轉載請註明: 日媒:日本金融科技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老齡化和消費習慣阻礙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