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踩雷”收入下滑 信保業務路在何方

  財險行業上半年經營業績數據近期出爐。數據顯示,信保業務兩大險種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在保費下滑的同時,出現近百億級別的鉅額虧損。專業從事信保業務的陽光信保現身上半年虧損榜前列。分析人士稱,由於市場違約率上升,信用風險事件增加,信用保證保險風險加大,部分公司信保業務“踩雷”,這成為上半年財險業的“不和諧音調”。

  上半年信保業務慘淡

  銀保監會日前公佈的2020年上半年保險業經營數據顯示,財險行業共取得保費收入7217億元,同比增長7.62%。與去年同期相比,財險行業大部分險種保費收入均實現增長,僅有保證保險、意外險、信用保險出現下滑,同比分別下降1.3%、7.57%、7.17%。

  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一般是由保險公司為債務人提供信用擔保的保險,通常被稱為信保業務。其功能為保障出借人資金安全,將債務人的保證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義務時,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從上半年承保利潤來看,保證保險成為財險裏“最慘”的險種,虧損額高達79.43億元。信用保險虧損額也達到16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76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有21家出現虧損,其中陽光信保位列虧損榜單前列,虧損額超過3億元。

  行業“痛點”隱現

  近十年,信用保證保險進入超高速發展期,保費規模從2010年的100多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000多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接近40%,遠超財險業整體增速。保證保險更是一躍成為財險領域非車險第一大險種。信保業務成為不少財險公司的業務“新星”。

  尤其前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信保業務量激增。以財險業龍頭公司人保財險為例,2017年-2019年,其每年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9.42億元、115.75億元、227.67億元。

  但業內人士同時表示,2018年起網貸平台出現違約潮後,信用保險業務風險快速聚集,風險事件開始湧現,部分保險公司“踩雷”,一些財險公司相關業務開始轉盈為虧。如2019年人保財險信保承保利潤驟降至-28.84億元,平安產險、太保產險承保利潤均大幅度下滑;中小險企顯著承壓。業務質量下降、綜合成本率上升已成行業痛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指出,由於市場違約率提升,信用風險事件增加,信用保證保險風險加大,尤其是融資類信用保證保險賠付快速增長,出現較大虧損。

  監管趨嚴防範風險

  前段時間,互聯網金融平台玖富數科和人保財險因23億元“服務費”互相起訴引起業內討論。雙方合作的業務類型便是網貸業務的信用保證保險。有業內人士表示,為避免順週期產品在逆週期中遭遇困境,保險公司需加強風控能力,防範融資性信保業務風險高企。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對開展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模式和定位仍不清晰。一些保險公司開展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實際上為“通道”業務,更多是滿足銀行等放貸機構的合規要求,不承擔實質信用風險。

  今年以來,面對信保業務風險抬頭,監管部門頻頻出手。5月,銀保監會發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對財險公司風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6月,銀保監會下發《監管提示函》,再次強調信保業務風險,要求保險公司嚴格執行新規,完善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壓縮存量業務風險敝口,提高對融資性信保業務風險和自身風險管控能力。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的《推動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完善融資性信用保險及融資性保證保險風險監測機制,做到行業風險總體可控、個案風險有效處置。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7 字。

轉載請註明: 頻頻“踩雷”收入下滑 信保業務路在何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