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OYO中國官方向多家媒體確認其中國區首席財務官李維已經離職的消息。OYO中國法人Anuj Tejpal在發佈的內部郵件中寫到:李維先生已決定離開OYO中國迎接新的挑戰……他在過去的近兩年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這些貢獻將一直植根於OYO中國。
圖源:網絡流傳OYO內部郵件
資料顯示,李維於2018年9月加入OYO中國任CFO職位,當時OYO尚處在中國發展的初期階段,並在任職期間主理了對住宿品牌「千嶼」母公司北京貝殼友家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更是OYO中國瘋狂擴張的關鍵人物,見證了OYO中國的發展。
他的離職,是否意味着OYO中國的業務已深陷泥潭,距潰敗不遠?
高管持續動盪 2020年裁員加劇
據相關信息指出,早在2020年春節前後,OYO中國已有數位高管先後離職,包括首席運營官(COO)施振康、首席人力資源官(CHO)凌震文、首席發展官(CDO)胡宇沸、直營業務COO兼EGM總負責人徐一峯。
除了頻現高層洗牌現象外,OYO中國於2020年上半年也已經進行了兩輪大裁員。據瞭解,2019年11月,OYO中國在職員工有9828人,而到了2020年3月,員工數量僅為2700餘人。
瘋狂擴張的背後缺乏精細化運營
OYO中國的發展形勢可謂極不樂觀,而局勢動盪的苗頭卻早已在其失敗的業務模式中有所體現。
2017年,OYO於深圳開出了中國第一家品牌酒店,自此開始了在國內瘋狂擴張的進程。由於業務戰略採取了“輕加盟”模式,不收取加盟費,僅需保證擁有30間客房,便能將小體量酒店改頭換面成為國際連鎖酒店。這種模式吸引着國內眾多單體酒店紛紛加盟,上線3年,OYO中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覆蓋300個城市、8000家酒店、40萬間客房的戰略佈局。
然而,速度能代表一切嗎?
由於1.0模式擴張速度過快,線下酒店裝修費用、運營費用持續攀高,OYO根本無法保證精細化、標準化運營。在黑貓投訴平台中,關於OYO酒店的投訴此條高達1397條。大多數投訴內容直指OYO酒店過度宣傳、服務態度惡劣、不同於退款等問題。
圖源:黑貓投訴
到了2.0“保底+分成”的模式階段,OYO中國加大了對下線酒店的運營管理力度,全方位介入酒店運營,希望能夠掌握經營權,逆轉消費者口碑和評價。但實際上,單體酒店本身經營基礎差、收支不平衡等問題依舊無法解決,這導致OYO降低保底額度、拖欠保底費用,逐步激化與加盟業主的矛盾,2.0模式仍然無所作為。
2019年OYO中國區虧損佔全球虧損的64%
OYO的2019財年報告顯示,其2019財年度虧損持續擴大,高達3.35億美元。其中,OYO中國區虧損1.97億美元,佔全球虧損的64%。而實際上2019年6月,有媒體報道稱,OYO中國已經經歷了一輪大規模裁員,一線團隊裁員人數可能接近一半。
而在2020年3月,OYO確認完成了F輪8.07億美元的融資,但其中3億美元來自品牌創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另外5.07億美元來自軟銀。
對於軟銀來説,WeWork上市失敗、估值暴跌九成之後,孫正義的投資神話就已經破滅,而OYO的虧損也已經成為拖累軟銀業績的原因之一,現在對於軟銀來説,似乎也只能持續加大籌碼。
但是,現在的OYO也只能通過不斷的擴張來佔領更多市場,通過不停的資本輸血來維持“酒店巨獸”的循環模式。
如今,在公共衞生事件的重創下,對住宿類業務的價值評估帶來變化,而OYO自身陷入的運營泥沼究竟能否出現轉機,還需要交給時間檢驗,畢竟上一個來到中國的獨角獸Uber,最終還是退出了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