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倪浩】出於對中國市場的倚重,歐洲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在中國業務上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從而助推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近日,德國商業銀行聯合調查機構Forsa對220多家在亞洲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進行了調查,剛剛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年營業額為2.5億歐元及以上的受訪企業中, 57%的企業表示使用人民幣為其中國業務開具發票,即使用人民幣進行業務結算。20%的企業計劃未來12個月內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在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歐元的受訪企業中, 42%的企業表示使用人民幣,26%的企業1年內將使用人民幣。
調查顯示,日常業務中,最常使用人民幣的領域分別為貿易、外匯對沖和風險管理工具。受訪企業還表示,使用人民幣在開發市場、談判議價上也具有優勢。但也有一些企業表示使用人民幣時或存在一些阻礙,例如已經養成的使用習慣、貿易伙伴優先使用歐元或者美元的習慣等。
基於這項調查結果,德國商業銀行的亞洲專家Michael Rugilo表示,“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明確的提示:人民幣正日益成為企業客户的‘常規’外幣,逐漸被這些企業的歐洲總部所使用。”德國商業銀行於2011年開始為企業客户提供在德國開設人民幣賬户的服務,這些企業客户在進行跨境支付時,可直接從德國向中國支付人民幣並且接受來自中國的人民幣款項。
人民幣地位的上升也反應出中國與歐洲之間穩定的貿易關係。2020年歐盟27國與中國貨物貿易在疫情中逆勢雙向增長,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歐盟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為3835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5.6%,對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為2025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2.2%。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20年歐美貿易出現了明顯的雙向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從美國進口商品2020億歐元,比上年下降13.2%;對美國出口商品3530億歐元,下降8.2%。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4月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跨國公司原來更多傾向於使用全球主流貨幣或者母國貨幣進行結算,現在他們在境內外業務結算中越來越多使用人民幣,首先便利了結算業務,省去了換匯程序,同時也提升了賬務處理的效率。白明認為,外企增加人民幣的業務結算本質上還是出於對人民幣的認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市場龐大,尤其是疫情期間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支撐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所以外企願意更多的在業務中使用人民幣;另一方面,白明認為,外企越來越多使用人民進行結算,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向前推進的一個成果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