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累計融資額350億元,威馬赴港上市的風頭能否蓋過"蔚小理"?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作者:港股研究所,創業邦經授權發佈,頭圖來源威馬汽車官微

6月1日,威馬汽車正式遞交港交所IPO申請。有知情人士透露,威馬汽車考慮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中籌集資金約10億美元,相關考慮正在進行中,發行規模和時間表等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海通國際、招銀國際及中銀國際為其保薦人。

新勢力角逐賽後半場,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繼“蔚小理”的成功上市之後,零跑、哪吒、威馬等已成為這一市場看好的投資標的。那麼,此次威馬遞交招股書衝刺港交所成功的勝算如何?

2021年累計交付同比增96.3%

成立於2015,作為紮根於中國的硬科技創新代表,威馬的潛力正被更多資本方看到。

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為44,152輛,較2020年翻了一番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電動汽車83485輛。其中,2021年全年累計交付44152輛電動汽車,實現了96.3%的同比增長。

一方面,威馬有着行業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技術。

威馬是全球乘用車市場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採用C2M(一個支持其根據用户個性化訂單製造及交付車輛的數字平台)的汽車製造商,也是國內首家從一開始即建立自有生產設施的純電動汽車製造商。

威馬認為擁有行業內先進技術,2021年底,威馬擁有1,141名研發人員,約91.0%的研發人員有本科或以上學歷,在汽車或互聯網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其核心技術有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 、電動動力總成及數字化平台 。

另一方面,全面且快速擴大的產品組合也成為了威馬的優勢之一。

據其招股書顯示,威馬在浙江及湖北省的兩個自有生產設施合計最高年產能250,000輛,為國內所有本土純電動汽車製造商之最。威馬認為,這兩個持有市場上稀缺的必要製造許可證的生產設施,能夠為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威馬2021年電動SUV銷量在中國主流市場所有純電動汽車製造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及智能電動汽車銷量均在中國主流市場所有本土汽車製造商中排名第三。

隨着威馬EX5、EX6、W6及E.5等車型的陸續上市,威馬汽車實現了對SUV及轎車兩大主流品類的覆蓋。此外,在2022年下半年後,威馬預計共擁有5款車型,根據灼識諮詢數據,這使威馬成為2018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所有純電動汽車製造商中推出電動汽車車型數目最多的公司。

對於上市後募資所得,威馬稱:將用於研發汽車開發平台及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擴大銷售及服務網絡;將用於製造相關;償還銀團貸款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及營運資金。

而此次威馬衝刺資本市場,也備足了“糧草”。

根據企查查顯示,威馬自成立至今已獲得過9輪融資,其中不乏有百度集團、紅杉基金、騰訊投資天奇創投等機構加碼。據藍鯨汽車報道,提交招股書前,威馬汽車剛剛完成了近6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其累計融資額達350億元。

其中,百度曾3次參與威馬融資,包括B輪、C輪和D輪。2019年,雙方組建“威馬&Apollo智能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宣佈合作開發智能駕駛系統,應用於威馬量產車型。

憑藉着自身的技術優勢,並在多方助力下,威馬汽車在衝刺科創板失利之後,轉戰港交所也有一定底氣。如果此次順利登陸港交所,威馬汽車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後,又一家登陸港股的新造車勢力。

銷售成本暴漲74.5%

國內新能源車市的激烈競爭,車企們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和擴充產能,故而上市成為拓寬融資渠道的最優解。不過,赴港IPO的賽道依然擁擠。

此前,零跑汽車已於今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哪吒汽車、高合汽車等多家造車新勢力均被曝出將赴港上市。可以説,威馬此時赴港上市,壓力也不小。

一方面,即使在汽車下鄉、購置税減免等一系列利好組合拳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的產業恢復依舊需要時間。此前乘聯會公佈的4月份汽車產銷數據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4月絕大多數車企產銷出現接近腰斬的跌幅。

疊加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以及終端市場汽車消費意願降低,車企都承受着現金流與盈利壓力,其中造車新勢力又因現金流長期為負壓力更大。所以,擺在蔚小理、威馬等多數車企面前“生產端造不出,消費端賣不動”的問題或許依舊存在。

另一方面,除了行業大環境的因素之外,威馬汽車在自身抗風險能力上依舊有不足。

得益於銷量的增加,威馬汽車的營收也在上升,根據該公司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馬汽車的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47.43億。

但在銷量增加、營收上漲的背後,威馬汽車與所有造車新勢力一樣,年虧損也在逐年增加。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威馬汽車2019年、2020年、2021年經調整虧損分別為40.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

而其虧損的原因,最直白地體現,就是銷售成本的增加。

根據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公司的銷售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幣2,788.8百萬元增加37.5%至2020年的人民幣3,834.7百萬元,並由2020年進一步增加74.5%至2021年的人民幣6,689.7百萬元。公司解釋銷售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於電動汽車銷量增加。

當然,成本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營收的作用。在威馬披露的業務中,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車輛及部件銷售,分別佔於2019年、2020 年及2021年總收入的97.7%、93.5%及90.6%。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威馬汽車的研發費用佔比卻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

根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威馬汽車研發費用分別為8.928億元、9.921億元及9.812億元,分別約佔相應期間總收入的50.7%、37.1%及20.7%。

從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在不斷地跟進配置升級和軟件開發,大量科技配置是汽車發展方向,因此,科技投入的比重也是投資者衡量車企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於威馬來説,目前研發佔比下滑的現象,或許更值得重視。

結語

新能源汽車市場,有着發展快、市場機會多的特點,但競爭格局也越發激烈。如今,疊加需求疲弱、芯片短缺、零部件價格上漲等影響陷入困境,因疫情防控上海地區出現兩個月的停工停產也讓汽車行業的處境更艱難。

而對於威馬等汽車新勢力來説,沒有趕上蔚小理第一波上市浪潮,如今上市的優勢或許並沒有那麼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聚焦於產業內的競爭,更重要的還是要修煉好自身的內功。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